邱玉贞,刘娟琴,李 琼,郑丽婷,谢路西,余 荣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7)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与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与肠肝循环增加有关[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其健康造成巨大伤害[2]。目前,药物与蓝光照射是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而治疗期间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亦十分必要[3]。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护人员针对特定患者的照护活动,以最适当的时间顺序、介入顺序实施护理,目的是提升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护理效率。为了保证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2017年1—12月我院对12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20 例。对照组:男 68例,女 52 例;日龄 3~6 d,平均(4.2±0.5)d;出生体重 2800~3800 g,平均(3250.5±580.5)g;孕周37~42 周,平均(39.5±1.2)周;分娩方式:剖宫产 25 例,阴道分娩 95例。研究组:男 65例,女55例;日龄 3~6 d,平均(4.3±0.3)d;出生体重 2850~3850 g,平均(3248.5±572.5)g;孕周37~42 周,平均(39.4±1.3)周;分娩方式:剖宫产 23 例,阴道分娩97例。两组在新生儿性别、日龄、出生体重以及产妇孕周与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版)[4]中的相关标准:(1)出生后24 h内胆红素>102 μmol/L;(2)早产儿胆红素>257 μmol/L,足月儿>221 μmol/L,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34 μmol/L;(3)每日胆红素指标增高>85 μmol/L;(4)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且呈进行性加重;(5)有蓝光照射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生理性黄疸;(2)重度贫血;(3)新生儿与产妇存在代谢性、遗传性与免疫性疾病;(4)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体重<2500 g;(5)伴有肝炎综合征及其他肝功能异常;(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异常。
两组均接受蓝光治疗,箱温30℃,波长425~475 nm,注意保护眼部与会阴部,12 h/次,每2 h调整体位一次。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大小便、呼吸情况,补充维生素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如做好保暖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及时报告监测信息;遵医嘱合理用药,对症治疗;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患儿病情结合临床医师提出的治疗建议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护理内容为纵轴,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检查、治疗、活动、饮食、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等。(2)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认真填写路径表,已执行的项目用黑笔打“√”,特殊情况用红笔打“×”,注明原因,及时向医师报告,最后填写时间、签名。护士长负责监督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保证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的完整性。护士长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保证护理质量。(3)护理内容:①入院当日: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专业特色、相关设施、医务人员组成情况与医院规章制度等,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完善各项临床检查,并说明相关检查与治疗的注意事项,提高配合度。②入院2~3天:向患儿家属发放宣传资料,并以集中授课、个别指导等方式讲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危害、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等,强调喂养与蓝光照射治疗的注意事项。此外,在合理喂养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支持治疗,提高胆红素排泄率。③入院4~5天:向患儿家属介绍母乳喂养、脐带护理、活动、作息、沐浴等家庭护理知识,缓解其焦虑心理。每日进行两次抚触护理,10~15分钟/次。方法:采用指揉法抚触患儿背部与头颈部,以挤捏法抚触其四肢,力度适中,依头、面、胸、腹、肢体、背部为顺序,每处3~5次。(4)出院当日:讲解出院注意事项,并发放出院指南,告知预防保健时间与复诊时间。出院后一个月内,每周一次电话或网络随访,使家属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1)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总胆红素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检测: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离心后留取上清液,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3)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效果、护理效率、护理技术、人性化服务4个项目,满分100分,≥70分即为满意。
本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干预前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总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总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
?
研究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s)
?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0%(χ2=7.585,P=0.012)。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由胆红素异常代谢所致的疾病,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给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影响[5]。目前,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光化作用促使胆红素异构,加快尿液与胆汁排泄,降低胆红素水平[6-7]。为保证治疗效果,促进康复,降低医疗费用,采取高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8]。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极具成本效益的护理模式,其以时间为纵轴、护理项目作为横轴,通过优化护理流程,使护理工作更为系统化与规范化。有学者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充分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使其明确护理流程与治疗方案,继而主动配合医疗操作[9]。本研究对比了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可见,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护理疏漏,保证护理质量。王蔚[10]对90例高胆红素新生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显示该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本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符(P<0.05)。临床护理路径减少了不必要的治疗与检查,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治疗费用。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说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患儿家长随时了解护理流程,知晓治疗进程,不仅促进了护患交流,而且提高了家属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度,增强了信任感与满意度。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促进患儿康复,而且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