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雨
(云南师范大学(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云南 昆明 650000)
颜色词指的是形容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本文选取众多颜色中的一个基本颜色“黑”来进行研究,结合当下的流行语“腹黑男”、“招黑体质”、“黑粉”等对“黑”由表示颜色义逐渐向表示非颜色义的发展过程做一个梳理,并解释引起这种演变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指的是白、黑、青、黄、赤这五种纯正的颜色。间色则是指由五种正色调配出的其他颜色,例如用红色和蓝色可以调配出紫色,用黄色和青色可以调配出绿色等,这些经过调配后得到的颜色就是间色。《史记·龟筴传》中提到“天出五色,以辨黑白。地生五谷,以知善恶。”孔颖达疏:“玄是天色,故为正。”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黑”色是中国传统的五大正色之一。“黑”字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黑”字的形体。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黑”字属于“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所以“黑”字最早是用来表示火焰升高后熏燎物体所留下的颜色,其色同炭一般。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也是汉语的一大特点。“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样产生了很多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黑”一共有六条义项:
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
2.昏暗,光不足。
3.指夜晚。
4.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
5.坏,狠毒。
6.姓氏。
义项1是“黑”的本义,表示黑色,其他义项都不是“黑”的本义,其中义项6是一个独立的义项,与“黑”的本义和引申义都没有关系。
(一)“黑”的引申义的分析。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相关的意义。对“黑”的引申义进行分析,重点就是要讨论“黑”的第2至第5条义项。
首先看第2条义项,“黑”的意思是“昏暗,光不足”。在昏暗或者光线不足的环境里,人们看不清周围的事物,暗的地方看起来是黑色的,就如同盲人眼前一片漆黑一般。因为昏暗的环境与黑色有着相似的视觉效果,所以“黑”可以由表示“黑色”引申为表示“昏暗,光不足”的意思。例如“漆黑”、“昏黑”、“暗黑”等词语中“黑”表示的就是“昏暗”的意思。
其次第3条义项,“黑”指“夜晚”。在《释名·释采帛》中说到:“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这里就把“黑”解释为“天黑,即夜晚”。当“黑”由表示“黑色”的义项用来形容天色时,就可以表示“天黑或夜晚”。可见,“黑”的第3条义项是由第1条义项引申出来的。
“黑”的第4条义项是“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在背地里或昏暗的地方进行的活动,大多是不想被别人知道的活动,所以是秘密的。而这种秘密的活动之所以要在黑暗的地方进行,表示它不能见光。而不能见光的活动,大部分都是指违法犯罪的事情。所以对“黑”的第2条义项进行逻辑引申,就能够推出“黑”可以表示“秘密,不公开”的意思。“黑”的这一义项,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如“黑信”表示匿名信。“黑状”表示匿名诉状或者不实的诉状。“腹黑”是当下的流行语,它指的是那种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人。除了表示“秘密,不公开”的意思外,还有很多词中的“黑”侧重于表示“违法的,非法的”意思,如黑车、黑道、黑市、黑货、黑帮、黑幕、黑店等。
最后“黑”的第5条义项表示的是“坏,狠毒”,这是由“黑”的第4条义项引申而来的。做坏事或违法的事情的人,被人们认定为是坏人,心肠狠毒的人。当颜色词“黑”被人们赋予了道德标准后,就可以表示品德底下,心狠手辣的人或事。例如“黑心肠”、“黑下水”、“黑心肝”都表示“心肠不好,恶毒的”。
(二)“黑”的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在词义系统中,许多词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引申义,形成复杂的词义引申关系。从引申方式上看,词义的引申方式可以分为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综合式引申三种情况。
链条式引申是一种间接引申方式,它是指由本义引申出引申义a,再由引申义a引申出引申义b,以此类推,一个接一个的形成一种连锁的关系。就本文“黑”的引申义而言,“黑”的第1、2、4、5条义项属于链条式的引申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黑”的这几条义项都是由前一条义项依次引申出来的,是一环扣一环的,形成了一条严密的引申链。
“黑”的引申方式除了有链条式引申外,还有辐射式引申。辐射式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向不同方向引申出不同意义,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因而辐射式引申也是一种直接的引申方式。在“黑”的所有义项中,第1、2、3条义项就是辐射式的引申方式。
当“黑”的本义用来形容光线时,就是指光线不足,昏暗的意思,当“黑”用于形容天色时,就是指天色暗,天黑,黑夜的意思。可见义项2和3是义项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申出来的意思。
通过上述分析,证明“黑”的引申义的产生既有链条式的引申方式又有辐射式的引申方式。“黑”的本义通过链条式引申产生了义项2、义项4和义项5,然后又由本义通过辐射式引申产生了义项3。综合两者,可以说“黑”的全部义项是通过综合式的引申方式引申而来的。综合式引申是一种直接与间接交替的引申方式,它是链条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引申形式的综合运用。
词义的演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人类的感知、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黑”之所以能从“黑色”引申出其他的许多义项和人们对它的认知是分不开的。
(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颜色词本身是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颜色词有尊有卑,颜色也是用来论资排辈的一项标准。“黑”在上古时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夏朝时,人们以黑为尊,在重要的场合下都会使用黑色。后秦朝也非常崇尚黑色,所以当时大臣们的官服、礼服、祭服都是黑色的。直到现代社会,人们在参加葬礼时,也以穿着黑色的衣服为主,以突显对逝者的敬重之心。
中古以后,由于“黄”与“皇”同音,因此黄色取代了黑色的地位,成为最尊贵的颜色。而黑色因为处于五大正色的末尾,开始有了等而下之的意思。唐宋之后,平民只能穿黑色或白色的衣服。虽然“黑”的地位下降了,甚至产生了很多贬义的意思,但“黑”是“尊贵,庄重”的象征义仍然保留了下来。当今很多品牌定义的黑色都是“高雅黑”、“尊贵黑”、“经典黑”,在比较正式的场合,黑色的正装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也会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语言发展。汉语颜色词的发展与汉民族的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佛教和道教对汉语颜色词的影响颇深。
佛教崇尚黄色,因此菩萨雕塑都是金身。而在佛教文化里,“黑”是罪恶和邪恶的化身,如用“黑业”来指称“恶业”,所谓“发云垂荫,光破黑业”。地狱在佛教中也多以“黑”来命名,如“黑绳地狱、黑沙地狱”等。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黑”的贬义也越来越多。又如,佛教规定僧人的袈裟应是黑色、青色或者赤色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袈裟的颜色也主要以这三种颜色为主,因此人们用“黑衣”来指僧人。
颜色词“黑”词义的演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并不仅仅只因某一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更多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词义才开始产生变化的。这些众多的因素反映出社会的前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的语言。尤其在今天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瞬息万变,网络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的网络新词新语,与“黑”有关的就有很多。“黑”在网络作用下新产生的词义,值得我们未来进行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