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一少关民心
——《阿房宫赋》中几个对比的解读

2018-12-11 07:34樊宝玲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阿房宫阿房宫赋秦始皇

樊宝玲

(陕西省宝鸡中学 陕西 宝鸡 72101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阿房宫赋》一文中有这样一组对比的句子: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一组对比,形成排比的句式,使得后半部分的论述很有气势。那么,这组对比有什么深意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具体的解读。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我有以下的理解:

所谓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而文中,“柱”与“农夫”、“椽”与“工女”、“钉”与“粟粒”、“瓦”与“帛缕”、“栏”“槛”与“城郭”、“管弦”与“人语”既不是对立的事物,也不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作者这样的比较是让人很难理解的。就比如我们会说这位同学上课听讲比那位同学认真,或者说这位同学今天听课比昨天认真,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这位同学听课比那只小猫认真,因为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杜牧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看似无意义的比较呢?

我们仔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柱”与“农夫”、“椽”与“工女”、“钉”与“粟粒”、“瓦”与“帛缕”、“栏”“槛”与“城郭”、“管弦”与“人语”之间其实是多与少的对比,也是秦始皇的肆意掠夺纵情享乐与百姓水深火热痛苦堪的对比,更是原因与结果的对比。

阿房宫里柱子多了,农夫却少了;椽子多了,工女却少了——这是大肆修建劳民。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强大的劳动消耗戕害了多少百姓性命,长城底下可以说白骨累累。而今修建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如此浩大的工程,必然也是赔上了很多百姓的性命。秦始皇的生活越来越奢靡,百姓家里人丁却越来越稀少。

钉头多了,老百姓仓里的粮食少了;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片多了,百姓身上的衣服少了——这是说修建宫室伤财。大量人口被征去修建阿房宫,导致田地荒芜,织机蒙尘,老百姓缺吃少穿;始皇帝为了自己的享乐,大肆掠夺,导致百姓生活越发贫苦不堪。

直栏横槛多了,城郭少了;管弦声热闹鼎盛了,集市上人的言语声稀少了——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大量人口被驱使到阿房宫去参加徭役,城里的百姓越来越少,几为空城;秦始皇歌舞升平,不顾百姓死活,本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集市,此刻却人声阒寂、人迹罕至。由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大兴土木只顾享乐导致,老百姓生存越来越艰难。因此后文便直击帝王享乐导致的后果——“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并最终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后果。

这看似一多一少的比较,实质上是作者对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骄奢淫逸、大兴土木而导致劳民伤财的控诉,揭示了秦始皇失去民心,最终失去天下的本质。《阿房宫赋》一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道:“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该赋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更是想借古讽今,以此来讽谏唐敬宗要体恤民情、崇尚节俭。

读课文,既要读文采,更要读思想,读情感,读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意。《红楼梦》采用“草蛇灰线”的笔法,文字神鬼莫测,推理缜密,伏笔千里。每个人物都有前后呼应,每个情节都有意义所在,每个事件都存在内在关系。可见,伟大的作家每一笔都有自己的用意,作家不会费无意义的笔墨。因此我们解读文本,应该联系上下文语境,并且结合写作背景,才能将作品读深、读透。

猜你喜欢
阿房宫阿房宫赋秦始皇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背黑锅的“纵火犯”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忆师
项羽并未火烧阿房宫?
浅析赋、比手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阿房宫赋》修辞艺术举要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