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

2018-12-06 07:47韩月峰
新一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韩月峰

摘 要: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還较简单、表面,推进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合作深度,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改善企业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从依托学校办专业向依托企业办学的模式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依托企业;人才培养

一、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可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引入企业”模式(校中厂)。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二)“课堂进企业”模式(厂中校)。校企双方组织招生、招工同时进行,半工半读形式,学生即是企业员工又是学院学生,给家庭贫困又想读大学的高考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企业得到了稳定、优质的员工,学校有了优质的实践课堂,学生的就业质量有保障。

(1)3年制模式: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

(2)1+2模式: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企业文化,后两年在企业以实践为主,业余时间开少量的理论课。

(三)“校企共训”模式。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四)“工读轮换制”模式(工学交替)

(1)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劳动和教学相结合。

(2)1+1+1模式: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第二年在企业实践,第三年查漏补缺回校学习,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学的知识更扎实、更实用。

(五)实习与就业联体模式(顶岗实习)

(1)2+1模式: 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如果学生与企业都满意,就实习加就业一体化了(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模式)。

(2)2.5+0.5模式: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后一年在企业以实践为主,实习加就业,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在第五学期就业正好赶上春节前用工高峰,就业岗位宽松。

(六)“冠名班”模式(订单式)。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我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七)“零学费”模式(暑期工)。学院组织家庭贫困学生零学费入学,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到校企合作单位工作,挣得学费、生活费,让寒门学子轻松完成学业。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企业角度看认识不足。目前,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与学校的合作仅局限于奖助学金的设立、文体活动的资助等,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

二是从学校角度看力度不够。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有一部分校企合作是存在纸上协议的。一方面是应付各级的专业评估检查,突击签订纸上协议;另一方面是学校科研经费有限,企业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受到限制。

三是从学生角度看目标冲突。首先,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更倾向于利用廉价劳动力,不能真正参与校外的教学;其次,实习学生稳定性较差,企业留住他们会有一定难度,所以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会有所保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留不住人才,学生学不到技术等。

除了以上的三点,存在的实际困难还有供需时间不一致,教学体制有待改革,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难度不一致,实习、就业待遇不一致等,都使校企合作的推进不能深入的进行,探讨矛盾解决的办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步伐。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调和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有学生可以提供,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动态,对还处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应逐步扭转。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实习都集中在最后一年,往往实习、就业往往混为一体,因此,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很高,而遗忘了实习期应以学习、获得工作经验之根本。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待遇有别于就业待遇,导致实习期学生频繁跳槽,这也是校企合作难以持续的原因之一。

总之,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创建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潘中耀,杨晓明.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河南农业,2016(21):6+10.

[2]杨丽.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学园,2014(26):173.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