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66例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18-12-04 02:12廖春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依从性护理人员

廖春梅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面对疾病患者常常十分忧虑,对疾病治疗信心不大,不利于临床治疗,使得疾病久治不愈。相关研究[1]指出,由于不良情绪的干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32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30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2.11±0.5)岁;研究组男 35 例,女 31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0.25±0.1)岁。通过统计学评价得知,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差异性较小,对研究结论不会造成影响。

1.2 方 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详细观察,并注重日常生活指导与护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研究组还接受心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支持心理治疗 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应对技巧,充实疾病知识,使得患者能够真实认识到自我,缓解患者的无助感。同时,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多沟通,相互鼓励,燃起对生活的渴望,积极配合治疗。

1.2.2 疏泄支持疗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用心倾听患者的自诉,对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予以详细解释。同时,实施认知干预,引导患者认清问题,缓解疑虑,着重强调情绪控制的必要性。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予以有效缓解,讲解相似病例治疗成功的范例,消除患者疑虑,使得情绪保持平稳。维持良好的心境,接受并积极配合临床方案。另外,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敢于表达出消极情绪,针对患者的困惑,使用治疗性语言予以安慰、鼓励与解释。护理人员充分信任和理解患者所提出的各种心理障碍,耐心疏导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紧张、消极等不良情绪,引导其缓解身心痛楚。

1.2.3 鼓励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积极同患者和家属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得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向患者和家属广泛宣传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引家属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详细回答,指引家属用心关爱患者。

1.2.4 环境支持 将重症监护室温湿度予以有效控制,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6-18℃,湿度最好控制在50%~60%[2]。同时,每天定时对整个重症监护室定时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合理调节夜间灯光和日间光照,对手机、外界话语所产生的噪音予以有效控制。病房内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为了能够使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各项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开展。

1.2.5 正向激励 针对治疗信心缺乏、情绪低落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可实施正向激励方式,告知其如果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则一定会战胜疾病,并对依从性明显提高的患者予以充分赞扬,引导患者积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 行为支持 对患者心肌梗死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疾病应对方式、预后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准确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引起不健康行为的原因,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创造交流的机会。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情绪、优质的服务态度激励患者戒烟戒酒,激发其认知行为,倡导积极参加有氧健身运动。

1.3 观察指标

针对量患者不良情绪的评价,本研究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百分之,分值高于50分表明存在不良情绪,分数越高,证实不良情绪更严重。采用本院自拟的依从性评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为了10-8分为优秀,8-5分为良好,低于5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所得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小于0.05时表示两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据统计得知,通过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依从性对比

据统计得知,研究组依从性为95.46%,对照组为71.21%。两数据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n)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研究组对照组χ 2值P值6 6 6 6护理前5 3.7 4±2.6 8 5 3.5 8±2.8 7 0.0 7 4 1 0.9 3 6 5护理后3 9.3 2±2.6 5 4 3.5 5±2.6 2 4.5 6 8 1 0.0 0 0 1护理前5 1.7 7±2.5 8 5 1.5 9±2.6 6 0.1 2 5 8 0.8 4 5 1护理后3 7.3 4±2.2 0 4 1.3 6±2.8 7 4.5 8 7 2 0.0 0 0 1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危急的疾病,往往造成患者心肌因缺血缺氧而之间出现功能性障碍,患者疼痛不已,情绪十分低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相关临床研究[3]指出,大约2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一情绪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影响较大。患者常常出现这一心理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往往对病房存在恐惧感,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很多患者都集中在一个病房,医务人员匆忙的脚步声,监护设备运行声音及周围患者的呻吟、咳嗽及死亡均会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另外,心肌梗塞死亡率高,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是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常常出现恐惧、悲观、绝望等情绪,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上,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除了镇静药物外,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常规护理只是一种基础性护理,并未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临床效果差强人意。值得注意的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文化程度予以了解,结合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对诱发患者不良情绪的因素予以了解,实施支持心理治疗、疏泄支持疗法、鼓励家庭支持、环境支持、正向激励、行为支持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适应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并对自身疾病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渐渐消除了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并切身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家属的关爱与温暖,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这一结论同张娜[4]相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监护过程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想方设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使得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然而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再加上研究时间比较短,所以,为了能够证实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还需开展大样本试验活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依从性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