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2018-12-04 02:12陈翠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康复

陈翠兰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1]。临床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关键在于实现冠状动脉的再通再灌注。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介入疗法,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获得了临床的一致认可,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介入治疗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康复造成不利影响[2]。临床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对于采取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其介入治疗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以下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采取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28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包括64例患者,和对照组包含64例患者。观察组64例患者,共包含35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在48-72 岁之间,中位年龄(58.6±7.2)岁;组内包含了左前降支病变患者22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对照组64例患者,共包含33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 46-73 岁之间,中位年龄(59.3±7.5)岁;组内包含了左前降支病变患者24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0例。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之间的分别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实施前上报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入组研究对象均签署了入组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术后第1天 患者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要叮嘱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食。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关节、大肌群进行被动活动,要叮嘱患者禁止自主活动。最后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早期康复干预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认知度和依从性。

1.2.2 术后第2天 首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进食,并且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洗手、洗脸、擦浴、剪指甲等日常行为,可以允许患者进行自主刷牙。其次要指导患者自主活动对侧肢体,穿刺肢体要制定12h后,方可协助患者床边坐马桶,坐椅子。患者的活动强度宜保持在轻微活动。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允许其收听收音机,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程序。并且指导患者每次活动后要休息15-30min。

1.2.3 术后第3天 允许患者在床上自主进食,并且可以在床上坐1h左右,在床边进行擦洗、梳头等活动。其次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下床站立、床边坐、悬脚,允许患者下床到盥洗室,可以在病房内走动,坐椅子。这一阶段活动的活动强度也需保持在轻微活动。可以允许患者看报纸,并且向患者介绍心脏解剖知识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每次活动后要休息15-30min。

1.2.4 术后第4天 允许患者坐在椅子上自主进食,允许患者坐在椅子上1h左右。在擦浴时可以让患者坐在浴室,由他人帮助患者穿脱衣服,擦洗。允许患者在病房内走动,走动距离保持在100m以内,允许患者自主坐椅子。这一阶段患者的活动强度宜保持在轻度活动。允许患者会客、谈话。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做心遥测监护。患者所进行的每一项康复活动均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

1.2.5 术后第5天 患者可以坐椅子,时间保持在1-2h,指导患者自主进行穿脱衣服、擦身。允许患者在病房内走动200-350m,或者是踏车活动50-75W。指导患者了自主进行看书、看报纸,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饮食、运动、监测等知识,指导患者掌握脉率自测方法。这一阶段患者进行的康复运动时间均应保持在15-30min之内,且获得强度以轻度为宜。

1.2.6 术后第6天 患者继续延续进行以上康复活动,并且指导患者逐渐恢复到患病前的活动。允许患者病房内步行距离增加到400-500m,且步行速度逐渐恢复正常速度,每日可进行2次,活动强度宜保持在中等活动强度。允许患者看电视,向患者介绍随访适宜、心理咨询及各项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并准备出院。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使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并分别以(%)和(±s)形式表示,以上两类数据的组间比较,分别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将0.05作为其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述。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1.25%,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述。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介入治疗其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介入治疗后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是降低其并发症,提升其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3]。这主要是由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侧支循环,从而有效避免心绞痛的发生。且早期康复运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儿茶酚水平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显著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4]。不仅如此,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够减少其绝对卧床休息对肌肉和心血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介入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体力恢复,降低各类心血管并发症、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促使患者得到了快速的康复[5]。本次研究中,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64例患者,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都明显比进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介入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康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