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2018-12-04 12:44
餐饮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食单赫德苔花

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袁枚是一个特例,不仅活得长,而且对生活有感受。

提起袁枚,美食家就会想起《随园食单》,这本书不仅写出了烹饪技法,也写出了“食养”的理念。和袁枚一起生活的母亲94岁高寿,守寡的姐姐90岁寿终,而袁枚82岁善终,袁家人的高寿,与对饮食的一丝不苟有很大关系。翻开《随园食单》就能感受到古人的养生理念,赖饮食以养身,食须调和方相宜。从《随园食单》中可以看到袁枚这位长寿者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放之今时仍具有醒世的意义。细读这部《随园食单》会让冷漠、坚硬的灵魂慢慢消融在美食的氤氲里,或许温暖、爱、希望会让苦难人生变得更加顺遂、畅意。

《随园食单》因袁枚而成名,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随园的另一个名字是“大观园”。随园,明朝末年为吴应箕的焦园,康熙年间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他们祖孙在这个园子里生活大约60年。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被抄没,此园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隋家在这个园子大约住了18年。隋赫德被抄家后,这里变成了一座荒园。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以银300两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这段历史用最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它前身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来曹家被抄,再后来划拨给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不久隋家也被抄。袁枚买下后,把围墙拆了,吃美食卖食谱,名利双收。”值得一提的是,袁枚33岁的时候花了300两银买下了园子,在这园子里生活了近50年。当年在园子里售卖《随园全集》、《随园食单》等著作,一年收入高达3000多两白银。

《随园食单》餐饮人耳熟能详,《随园诗话》也相当有名气。近年流行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出自袁枚之笔;“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肯人间见白头”则源自《随园诗话》。袁枚名气很大,平时住在随园里,经常和南京及附近的文人来往。一些文学新人,也会经常往随园跑,向诗坛领袖请教。袁枚在世时,《随园诗话》就已经刻印发行了,后来还不断增加内容。当时的文人希望能被诗话录入,所以,争相向袁枚投稿。对于想上诗话的人,袁枚是收费的。他说:“求入选者,或三五金不等,虽门生寒士,亦不免有饮食细微之敬。”(《随园诗话》)可以说,收费选诗出文集,袁枚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人。

另外他也结交富商,例如将堂妹袁棠嫁给了60岁的扬州盐商汪孟翊,还跟一位姓程的盐商联手做生意。他的文集中有许多墓志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给盐商写的,由此收获大笔酬金。有人评论袁枚说:“手眼通天,精打细算,通过做官、为文、收弟子、打抽丰、放高利贷、入股盐商、出租农田等等手段聚敛钱财,以此维持他优裕的富贵生活,同时还要接济他庞大的亲朋网络。”事实上袁枚很早就辞官归家,官俸没有了,妻妾六七个,家里的佣人三四十人,还要养这样一个时尚的大园子,可以想见开销巨大。袁枚只能靠自己的名气赚润笔之资了。

人性是复杂的。袁枚在诗中说:“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能感受到生命的苍凉,以及人生的种种无奈。

猜你喜欢
食单赫德苔花
压迫与抗争: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继任者问题新探
我变成了苔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班导情怀
随园食单
生如苔花之绚烂
《红楼梦》馔食英译与中华饮食文化输出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从文本获得疗救写作的“食单”
罗伯特.赫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