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蓉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是智障儿童的福音,为智障儿童的学习保驾护航。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功效,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的隐形翅膀。
一、借助多媒体美化内容,激发学习动机
赞科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催发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学生有了动机才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学习动机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质效,激发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所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生才愿学、爱学,才有可能学得好、学得透。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多数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自然不能吸引学生注意。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也能集中起来,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会目不转睛、心无旁骛。“美是上帝的微笑。”任何人都喜欢美,智障儿童也不例外,而且他们对美特别敏感,格外喜爱美好事物。可以利用智障儿童的爱美心理,美化教学内容,趣化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声光电融合优势,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优化内容呈现方式,融文字、音乐、图像于一体,让学习内容变得立体丰满,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情境,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发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咏鹅》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白鹅戏水视频:景色优美的公园里,几只白鹅浮游在清澈的河面上,红掌划水、昂首高歌。动态的画面配上悠扬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学生被眼前和谐而优美的画面迷住了,顿时对美丽可爱的白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诗歌的学习欲望,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情趣埋下伏笔。多媒体技术造境,美化了教学内容,触发了学生的情感点,为学生制造出兴趣点,催生学生学习动机。
二、借用多媒体点亮思维,助力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表达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是一大障碍,他们的分析、概括、统整能力滞后,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把握难以到位,很难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价值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价值是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降低思维难度,点亮学生思维,助力理解感悟。笔者经常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字配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促进对字意的理解。
如在教学“山”一字时,笔者考虑到当地没有山,学生也很少见到过山,为了帮助学生对“山”的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各地“山”,直观形象的图像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中感受到“山”的高大形象,高耸入云的山形帮助学生对“山”的构字特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在古诗中的教学价值更加凸显,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支撑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品悟。譬如,在教学《锄禾》一课中,考虑到多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明白什么是“锄禾”,为什么要“锄禾”,更加无法理解感悟“粒粒皆辛苦”,笔者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多媒体教学,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农民播种、培植、收割粮食各个阶段的场景,然后把画面定格在锄禾画面:烈日当空,农民伯伯阿姨们挥舞着锄头给禾苗除草,他们辛勤劳作,一颗颗汗珠滴入泥土。真实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学生大脑中不再空空无物,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他们的思维不再艰难,可以超越时空想象,对文本的理解更容易。
三、借力多媒体丰富练习,提升应用实效
充分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练习的质效除了受内容设计的影响,还受制于练习形式与容量。多媒体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语文教学中的练习形式新颖,练习容量增加,大大提升了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的实效。
多媒体技术中有一种“写字、认字”功能,有读音,有笔顺,可连续,可分步,对学生学习汉字大有裨益。笔者常常在识字教学中借助该软件进行教学与练习,不但激發了学生练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性,而且提高了练习的速度,使练习容量大增。
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借助“朗读女”软件练习朗读,学生点击文本后,系统自动朗读,学生戴上耳机静心聆听,之后让学生自我朗读练习。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录音,播放后与系统朗读进行比较,重新调整朗读语气与语调,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朗读录音,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朗读能力。多媒体以其科技优势创造了有趣的练习模式,丰富了练习的形式与容量,让课堂练习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