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丽
摘要:“吵”和“哆”最大的关系是部首一样,韩国汉字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吵”为什么是口多,而不是口少呢?基于这个问题,对这位老师所提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汉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遇到这种问题采取怎样的策略。本文分为三部分,“吵”和“哆”的发展历程、问题的原因及策略。
关键词:“吵”;“哆”;原因;策略
一、“吵”与“哆”的古往今来
(一)“吵”
“吵”在《说文解字》中并未出现,不过在《说文·言部》里:“訬,訬擾也。从言,少声。”徐注楚交切,或云訬即吵也。“吵”在古代有四个读音,由于本文以“吵”字的普通话为主,主要介绍说明作“吵闹”义的读音。
Chǎo《广韵》初爪切,上声,意思是声母取“初”的“Ch”,韵母和声调取“爪”的韵母部分和声调部分“ǎo”。表“喧哗”“吵闹”意。《广韵·巧韵》“吵,声也”《董永变文》“人生在世蕃思量,暂时吵闹又何妨”,《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正说着,只见那辛先生、金先生和一个道士,又有一个人,一起来吵房”,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五章:“莫吵,莫吵,你又不是身怀大肚的少娘,顿一下算个啥。”
“吵”“chǎo”在《现代汉语词典》有三种意思:①声音大而杂乱:吵的慌②吵扰:吵人③争吵:两个人说着说着吵了起来。
综合上述材料“吵”,字义与“口”有关,“少”则表示的是读音韵母部分“ao”。
(二)“哆”
《说文》:“哆,张口也。从口,多声”“哆”从古至今有六个读音,读“duō”时,与“嗦”一起组成叠韵词“哆嗦”,表“颤抖”义。
二、错误的原因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能够贯穿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汉字对于教师来说难教,对于学生来说难写。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内,在韩国汉字的学习也占有一定的课程,对于一个学汉字的国家依然对汉字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让汉字学习者首先要了解汉字的特点。
首先从造字法来说:中国汉字有六种造字法: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和专注。在六种造字法中,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吵”和“哆”都属于形声字,因此在这里对形声字作详细的说明。
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形声字是有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示大致的字义或字义的类属,声旁提示字的读音(或近似的读音)。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关系可以分为九种:左形右声(这类最多),本文的“吵”和“哆”还有“洋”、“河”、“谈”等;右形左声,如“切”、“胡”;上形下声,如“花”、“芳”“竿”;下形上声,如“姿”、“需”;外形内声,如“囤”、“阁”、“裹”;内形外声,如“问”、“闻”、“辩”;左上形,右下声,如“厅”、“府”、“病”;左下形,右上声,如“进”、“越”、“飓”;右上形,左下声,如“翅”、“匙”。形或声在一个角上,如“荆”、“徒”。
这位韩国教师对“吵”的误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知道汉字形声字的特点。
三、应对策略
首先:汉字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形体结构复杂,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组合方式,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起源,教师可以从汉字的起源角度來分析汉字形体演变历程。比如:日、月、水、火等象形字,可以看其形,知其义。
其次: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大,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帮助外国留学生识记汉字。利用声旁的类推可以记住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相关汉字。比如:“正”作声旁的一组字“整”、“证”、“症”、“征”、“政”也都是舌尖后音。形旁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这个字大致与什么相关。比如:本文的“吵”与“哆”都与“口”意义相关。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一个问题,意义相关不是相同,甚至没有联系,这需要汉语教师在讲解汉字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小结
外国人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书写错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字形、字音、字义相互联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者对汉字的造字法以及对形声字里声旁与字形关系的不了解。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其次,在汉字教学中以例举形式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最后,时刻有意识培养“六书”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2009.
[2]邵敬敏.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