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滨江第一小学 张苏君
众所周知,教师与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再仅重视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而是更为重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的目的。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探索并付诸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感觉到愉快,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如何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其一,教师的教学要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想继续听下去的想法,对于小学生的教学,问题和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缩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二,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要适当引入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其三,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要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索更难的问题,激发潜能,开阔视野,保持对数学的新鲜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此阶段必须要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唯有如此,学生的智力才能得以开发与不断发展,为后续的快乐学习做好铺垫。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呢?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数学观察能力、读题能力、审题能力、数学问题的敏感度等。当学生有了这些能力之后,便可以独立地对数学重难点和本质进行有效剖析,并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总结,达到内化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目的。其次,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与发言的习惯,组织学生对理解不透彻的概念、结论等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其正确掌握。再次,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必须包括思考环节,因为只有有效的思考,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认识与深化。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得以更好的优化,提高学习能力及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关系,好的师生关系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师生关系不良则会导致学习氛围不和谐,成为约束学生提高成绩,降低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良好,老师在工作中犯错时会得到同学的谅解,如果老师没有建立与学生的亲密合作的关系,则常常会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抱怨的情况,老师抱怨学生学习不主动,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把教育上出现的不良后果推脱成是学生的原因,这样也致使学生与教师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师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要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将它概括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坚持辩证科学的观点,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灵活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当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老师需予以合理指导,促使其主动突破难题,达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想要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目的,就必然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学生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关系,老师教学与学生接受程度,原逻辑体系与后认识体系的关系等。
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认知、年龄及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规律着手,不断进行换位思考,以此来不断预测与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盲目学习,掌握好学生可接受知识的范围,不揠苗助长,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才能,使教与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习惯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去解决数学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把新的知识与既定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发展为一个系统的概括性、逻辑性知识体系,使教与学的结合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教与学的优化合作,要擅长总结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有吸引力,更要注重经营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尊敬老师、互相信任的品格,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做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统一,提高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效率,也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