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周庄小学 倪红梅
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展开教学,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是实践教学中效果较好的方式之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们的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如果我们能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就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学生就能不知不觉地把数学知识放到生活中去理解,让知识更加形象,更利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实例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模拟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比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己运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讲授完了新课,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全家福照片,然后测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在照片上的尺寸,再在照片上测量出妈妈或者爸爸的尺寸,根据这个比例来算出父母的身高,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圆的认识”对小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针对班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小短片,故事的内容是: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好朋友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从商场里买来了三辆不同轮子的自行车。自行车的车轮分别是圆形、方形和三角形。首先我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动物会骑得又稳又快,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讨论,然后开始播放动画短片,三个小动物开始骑自行车了。三角形车轮的骑不稳,方形的自行车虽然很稳,但是速度太慢,只有小猴骑的圆形的自行车又快又稳。我又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自行车会又快又稳呢?”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渐渐理解了圆的性质“同圆或者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一个很抽象的知识点。这个生活情境的创设,比老师单调枯燥地讲解有效多了。
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科学地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整合,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化为己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为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思考动脑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对“千米”这个词语还是觉得很抽象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千米”“千克”之间的区别。有的同学会认为:“妈妈的体重是5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100米。”如何解决这个难点呢?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到大街上走一千米的路程,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一千米究竟有多长,然后又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他的家离学校有几千米、离邮局有几千米,这样“千米”这个单位在学生的脑子里就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了。我不仅仅满足于此,还引导学生把“千米”“千克”这两个单位区分开来。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到超市里去观察一袋面粉、一袋味精、一袋白糖的质量,并且把这些数据抄在本子上。通过这样的操作,这两个单位再也不会混淆了。
又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间隔”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不易掌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结束以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材不只是供教师教学的唯一资源。我们应大胆摒弃将教材视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旧的“教材观”,在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课本进行改革、剪裁。我认为每一节课都应有自己创新的内容,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的气息。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地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只要教师能注意将数学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创设也注重生活化,课堂氛围就会更加活跃,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兴趣盎然。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学生也会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就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才能学习有用的数学。让我们的数学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