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陈 薇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音乐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而音乐欣赏则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目的就是借此对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在音乐欣赏上培养较好的习惯。而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最难之处就是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有效体会。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基于儿童视角,以此引导他们开展高效化的音乐欣赏,让他们体验音乐的美感。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暗示、移情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内心和行为,从而创设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有效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验实现音乐情感的激发。为此,要保证欣赏情境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音乐欣赏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对于故事是十分感兴趣的,因为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动故事化的语言为学生创设音乐欣赏情境,通过情节生动的故事来增添学生对音乐的亲切感,如通过故事来让学生融情于境。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这一管弦乐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随着太阳缓缓升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苏醒过来,开心地玩耍。突然,听到小鸟叫着:‘朋友们,兔子和乌龟今天要进行跑步比赛,欢迎观看。’于是,大家都赶到比赛场地一睹究竟,一下子让寂静的森林沸腾起来……”这样,在音乐欣赏中引入了趣味十足的故事,便于学生领会其中的情趣美,以吸引他们在教学环节中全情投入。
利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有利于增添学习乐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激发强大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性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下提高思考、学习和巩固的效率。形象性的语言能推动学生展开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这一乐曲时,就利用了儿歌化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咚咚咚,谁在敲?大钟声音大,到点就报时。叮叮叮,谁在响?闹钟听人话,准时敲铃铛。咕咕咕,谁在叫?鸟钟在一旁,对你点头笑。”这就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音乐欣赏氛围,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亚里士多德认为:惊奇与疑问是思维活动的开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把握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要善于运用惊奇化语言为他们创设欣赏情境。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调皮的小闹钟》一课时,是这样运用惊奇化语言创设欣赏情境:“你们知道是谁每天准时叫豆豆起床吗?”学生说:“是闹钟。”教师引导:“但因为小闹钟生了病,所以豆豆还是迟到了一次。于是他放学后,就赶紧回去修闹钟,现在我们来听听看,有没有修好呢?”这样的语言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活跃地进行思考。于是,学生就改变了传统“被动”学习的角色,以“主动”的姿态达到“我要学”的状态,使课标要求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
“重视情境创设,实现心灵交流”,这是对音乐情境的要求,而教师的语言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在语言表达方面,是生动又极具感染力的,良好的应用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调动个人情绪,从而明确对音乐情感的态度。故而教师在儿童语言方面应不断学习,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涉猎,来加以训练;同时还应以儿童的角度去感受其内心,以全面地掌握他们思维的特征、行为习惯以及情感表达。只有在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融入儿童之中,才能巧妙地借助儿童语言推动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体系里一个重要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常常需要教师借助问题来进行欣赏引导。所谓“童知化”提问,就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提问。音乐欣赏教学要想实现较高的课堂效率,前提就是要保证所提问题的优质性。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童知化”提问帮助推进音乐欣赏的进程。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开门见山式的针对性提问推进学生音乐欣赏的进程,要确保所提问题都是在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控制问题数量,以高质量的问题来瞄准问题核心,从而实现对学生感受和理解问题的高效引导。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时,给学生介绍了单簧管和大管这两种演奏乐器,为了避免课堂的枯燥性,教师没有直接对其展开介绍,而是先在屏幕上投影出兔子和乌龟的画面,鼓励学生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介绍。然后以FLASH动画的方式,播放兔子与乌龟的对话,从而实现对单簧管和大管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边欣赏课本乐曲,边思考:“在单簧管和大管中,兔子和乌龟各自与哪一乐器更匹配?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就把乐器与动物特征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乐器特征的学习效果:兔子是可爱的小动物,所以同活泼的单簧管是想配的;而乌龟的形象代表着稳重,与大管音色的低沉相符。学生在把握动物形象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乐器的音色区分,从而方便学生在欣赏中分清对不同角色的表现乐段。
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不断训练,要从简单的开始,逐渐过渡到难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思维深入,形成认知逻辑。推动学生音乐认知发展,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的规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童趣化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深入化的音乐欣赏。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新疆之春》这一歌曲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示了一些新疆春景的图片,并让学生在观察后说出所展示图片的地理位置,从而有效地导入“新疆”。然后,教师提问:“在这一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哪些民族的人,这些民族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总结出了新疆人民的热情豪放。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乐段划分,在这个过程中提问:“音乐中对人们载歌载舞的手鼓表演画面的描写是哪个部分?”学生找出后,教师让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体会其民歌的节奏感,并组织学生为音乐伴奏,要求自行从三角铁、铃鼓以及串铃等乐器里进行挑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伴奏、或舞蹈,把音乐所描绘的热闹场面再现于眼前。
以上案例中,教师的提问层次不断深入,而且前后承接,以前问为后问做铺垫,以后问对前问进行拓展,在相互推动下,构建起完善的问题系统,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引导,以便学生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过渡到知识层面的理解上。
现在的学生接触音乐欣赏的途径是很广泛的,他们除了课堂上学习音乐,还能借助电视、网络和书籍等方式进行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对课堂问题进行丰富,要以具有创新性的提问来带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从而极具热情地参与欣赏。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利用课前搜集的陕北人民的生活片段和照片等,先让学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就能接触到这一地区的建筑、风俗、节日、景色、当地的音乐特色。然后,教师提问:①从所处地理位置出发,视频中所提到的地方在我国的什么地理位置?那儿的人生活环境有何特点?②能不能在地图上勾画出这个地区?陕北人民在生活和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接着,教师从音乐特点出发,组织学生模拟课文乐曲演唱环境,假想自己在山头上,面对山河风景放声高歌。最后,让学生从音乐出发,对这首歌曲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再让学生欣赏歌手阿宝是如何演唱这首歌的,来吸引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
以上案例中,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化的音乐欣赏。
“听”是音乐的重要感知手段,但除了听,在欣赏乐曲时,还应伴随着音乐的训练自由地身体律动。律动和舞蹈具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律动的目的是为了走进音乐,其重点是对音乐的欣赏,通过音乐感受进行动作反应;舞蹈时所播放的音乐是作为背景出现的,重点在于对舞蹈动作的欣赏。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童味化律动开展欣赏活动,以此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素养。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全面地感受,需要重视对身体读中感官的调动和激活。学生如果仅依靠听音乐的方式来欣赏,无法维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会因此失去教学的激情。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童味化律动,以此调动他们的音乐欣赏兴趣。
以欣赏《水族馆》这一管弦乐为例,由于二年级学生天生好动,所以很难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听完整首曲子。为此,引导学生欣赏时要让他们边听边思考音乐描写的动物类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对其动作和姿态进行模仿。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身体的律动对这首曲子柔和平稳的特点进行更深刻的领会。教师还要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编,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在音乐中勾勒出曲子所营造的美妙意境。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应让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音色、力度、调子和结构等,并在律动感中进行体现,从而增强体验效果,并推动学生独立地进行想象,然后再自由的环境中对个人的欣赏感受做出语言和动作的表现。
例如,引导学生欣赏《大鸟笼》这一管弦乐时,在律动环节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身体律动,从而出现不同的动作形式和节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律动中对不同音乐要素进行准确的动作表现:当音乐力度变强时,学生会做出大幅度的动作,反之会减小动作幅度;当旋律不断上升时,学生通过手指来表现往上走的动作,反之通过滑落的形式来表现。
这样,学生在音乐律动的同时,就能把握住乐曲中的音乐要素,从而展开有效的联想。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认真地听过音乐作品后,内心会产生一些感悟。这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去加深音乐的理解,通过律动来激发学生想象,形成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借律动对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进行训练,以此引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创造。
例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要求学生在聆听的同时通过想象去感受所描绘的画面与情节:序奏部分表现了森林里所有动物对狮王到来的期待和兴奋;主题乐段的前奏部分描绘了游行队伍的先头卫兵;主题部分则表现的是狮王家族在行进中的威风。学生在这首曲子的强弱、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以及长短乐句的搭配中,受到了情感的震撼。而后通过伴随音乐的律动,尽情地发挥个人想象,再现了狮王队伍行进的声势浩大的场景。
以上案例中,学生开展这样的音乐欣赏律动是十分高效的,能够有效地引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创造,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为中心”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欣赏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1]陈丽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感体验与功能实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9).
[2]黄宇红.审美教育中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技巧探析[J].艺术评鉴 .2017,(01).
[3]连华.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