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探究

2018-11-29 06:21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吴华静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4期
关键词:群文民俗群文阅读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吴华静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以整体的思维将多篇分散的文章融汇成一个整体进行文本阅读,从而打破单篇课文阅读的局限。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以单元主题式的“群文”进行课文编排的,群文阅能将相互分离的多篇教材按照内在逻辑顺序重新排列组合,帮助学生拓宽视界,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锻炼。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进行群文串联,内化写作策略

人教版教材均是按照相关主题进行结构分布的,没有专门的内容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花大力气寻找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将相关知识点和表达技巧串联起来,为学生展现完整的知识脉络,这也正是群文阅读的核心要义所在。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写作策略进行内化,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写技巧的多样性,为其自主学习做好结构铺垫。

1.连点成线,习得写作技巧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群文阅读,将分散的知识点、写作技巧等内容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归纳,重构整本教材的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以点带面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以“表达思想感情方法”为例,在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中都有涉及,并分散于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的五个不同单元中。从内容安排可以看出是分梯度的,从低层的表达什么,到中层的怎么表达,再到高层的表达的程度。相对应地,教材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人事物表达了什么情感,到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一系列细节来表达,再到如何把情感表达写得真实、细腻。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内容分布,虽然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节奏,但是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而言是无法掌握的,其只能停留在某一层面,零碎化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内化于心。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单凭学生的能力是无法完整感受和体会的。

所以,教师要对各单元合理安排,借助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交流平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从三个维度仔细梳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和表达内容,让学生具备完整、清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回读训练,挑选已学过的典型性的文章,比如可以将《小桥流水人家》《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等重新拼接成一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将思想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要求进行回读,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布线成网,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层面,还应该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点及面进行头脑风暴,触类旁通,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独有的知识框架和语言库。

以“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一写作要求为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和第八单元都对此主题有所涉及,因此教师在进行第八单元的教学时,要注意联系之前的第一单元内容,主动将两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扩展训练。比如,还能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联想和想象?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头脑风暴,如动物联想、阅读联想、宇宙联想等,开拓学生的视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课外读物,如马伯庸的《想象中的书籍》、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等,配合课文的阅读学习。这种将不用类型的文章的串联学习方法,不同于前述的串联法,而是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思维结构,将分散的知识点汇聚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方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及时提取、灵活应用。

二、引导群文对比,激活写作思维

群文阅读虽然是多篇文章的阅读,但是并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进行群文阅读,也不是几篇文章的机械拼凑阅读。群文阅读的前提是要深挖多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再有针对性地比较后,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经过群文阅读训练,能够拓展写作思维,改变其思维僵化的弊端。

1.在对比中发现“不同点”,拓展写作思维的广度

群文阅读可以采用同中求异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时应当从纷繁复杂的文章中选择合适的角度,或者是同一作者,或者是同一主题,或者有相同的表达方式,将这些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这一系列同质的文章中,查找规律,跳出陈旧的认识范围,寻找表达的新突破口。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单元中收录了季羡林所作的《怀念母亲》一文,这篇文章表达了季羡林对母亲深深的爱,是一篇经典的亲情散文。众所周知,季羡林对母亲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在他一生中写过许多以母亲为原型的文章,《母与子》《寻梦》等。教师在进行《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将季羡林其他的关于母亲的文章统筹整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作者,同样的主题,会有不同的情感视角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呢?学生在通读这些文本之后,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及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为自己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母亲这一主题。有表达自己的母亲、他人的母亲、生身母亲,也有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这样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表现,展示了作者丰富的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第二,表达的情感也很充沛。作者的四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思念、自责等情绪。第三,表达手法上多丰富多彩。比如在怀念母亲中,作者借助日记,散文等语段,表达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如,《母与子》一文中,作者创造性地使用明暗两条线索交互进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期盼之情。再如,在《寻梦》一文中,作者通过梦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应当说,这四篇文章都情感充沛、主题鲜明,但是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各不相同,学生通过,对四篇文章不同维度的理解和对比,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内涵以及语言魅力。老师在这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对亲情类文章的表达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2.在对比中发现“相同点”,推进写作思维的深度

从写作技巧训练角度来看,同中求异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广度上进行较大程度的拓展,而异中求同则让学生在思维的深度上进行训练,而且难度也更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表现手法中寻找共性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其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不仅停留在表面上,更应该深入到其精神内核,从思想认识上完成一次质的飞跃,帮助学生构建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框架。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收录的课文都是民风民俗主题文本,该单元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写出民俗活动特点的技巧,并进行相关的写作。学生普遍都没有对民风民俗的真实体验,写的东西比较空洞,只是简单写具体的某一次活动,比如有趣的春节、热闹的元宵节等,没有以点带面写出民风民俗应有的特点,缺乏广度和深度。其实从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虽然都是描写当地的民风民俗的,但都是有相同的共性的,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民俗,都是从面上进行抽象剥离。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异中求同从四篇课文中,抽离出描写民风民俗的共性元素,萃取知识的内核,完成自己对民风民俗整体框架的构建,指导相关内容的习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出民俗特点的表达方式。一方面要抓好共性特点,学生自主探索民俗的习惯、规矩以及包含的内涵,对跟民俗相关的歌谣、俗语等要灵活运用,真正将民俗精神内化于心;另一方面要统筹两个结合,即结合具体描写和概括描写,结合准确描写和生动描写。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比较,既要学会概括民俗特点的能力,也要能对民俗的一些细节描写生动准确,让自己的写作内容有血有肉、有板有眼。

三、借助群文范例,突破写作“瓶颈”

通过群文阅读不仅能够延展学生的写作学习结构,还能帮助解决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找学生习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症结,积极运用群文阅读予以解决,以此突破写作“瓶颈”。

1.借助群文范例,习得构词方式

从平常的习作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对表示颜色的词语运用不好,集中体现在贫乏的词语储备与丰富的色彩表现的直接矛盾。在教学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五花八门,学生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没有养成积累、归纳的习惯,到真正用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掌握相应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群文范例来促进学生构词方式的习得,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习作语言,从而达到高效化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彩色的非洲》一文教学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词语运用范例,让学生体会五彩斑斓的意境,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表示颜色的词句积累入手,引入宗璞的《西湖的“绿”》、朱自清的《绿》、萧红的《火烧云》三篇文章,共同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像金灿灿这样的叠词方式、绿海荡波这样的比喻式、黄中透红像这样的双色、多色式,也可以通过“颜色+物体”的方式进行组词,如,苹果绿这样的颜色+物体、红得发紫这样的颜色+程度等。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使用一些灵动的句式教学,如像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这样颜色+联想的句式、像从树梢一直黄到了地下这样的颜色+范围的句式、火红扑眼而来这样的颜色+动感句式等。学生通过一遍遍朗读、感受、揣摩,加深对这些构词方式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构词方式相比单纯的颜色描写的词语好在哪里,是不是能充分调动身体的器官来感触颜色的美感,激发学生对颜色描写的热忱,根据这些构词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些新颖的词组和构词方法。

2.借助群文范例,引导语言运用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最为关键的着力点是进行习作实践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基于群文阅读的视角,结合单元主题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训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习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还是以引导学生学习颜色类词语运用为例,在群文阅读视角下,教师可以在他们学习完提供的群文以后,带领他们到野外观察天空、草地、田园、荷塘等地方,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句型进行表达,充分展现颜色无穷的魅力。学生经过文字到景物、再到语言表现的过程,真正将对颜色的词汇积累和结构应用内化于心,在充分领会景物丰富色彩的基础上,开创性地进行实景描述。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不同时间段、不同角度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其中的差异,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词语、句式积累添砖加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同步化的过程,在群文阅读视角下,小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化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从而达到“读写双赢”的教学效果,这样,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群文民俗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民俗中的“牛”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民俗节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漫画民俗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