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莉沁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218)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班级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理性环境,主要包括班级可支配的空间、材料及设施等;二是社会性环境,主要体现为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我们在创设或营造这些环境时要基于儿童立场进行以下思考。
笔者从与幼儿关于班级环境的交谈中发现,很多幼儿提到喜欢美工区的环境,因为里面有许多漂亮的图画和有意思的手工作品,可以看出幼儿是会被美的东西所吸引。而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的环境或者说区域是有所不同的,大部分男孩子喜欢建构区和科学区,因为这里可以满足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而女孩子则更倾向于美工区和图书区,她们似乎天生爱美,对美的事物有无止境的追求。如果真的让幼儿来布置教室,男女生的区别就更明显了,女生的想法更倾向于使用蝴蝶结、爱心图样等可爱的物品来装饰,而男生喜欢在教室里放各种玩具,如遥控飞机等。由此可见,幼儿的喜好有个体差异,所以班级环境也应该体现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只有丰富、多元的环境才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幼儿对班级环境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将幼儿照顾得很好,让他们一直处于安全的环境,所以幼儿自身没有表现出对生理和安全的过多需求,更多的是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从与幼儿的交谈中可以发现,他们大都提出要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来布置教室,希望将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可见他们已经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来让教室变得更好看。但是试想,如果教师没有为他们创造一种舒适安全的环境,他们又怎么能够越过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呢?所以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在这个环境中是否舒适,是否安全,然后思考如何满足幼儿的社交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
鉴于上述思考,笔者对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环境不仅要舒适,更要有教育意义;二是幼儿不仅是环境的享用者,更是环境的创造者。具体策略如下。
通过与幼儿的共同讨论,笔者依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在班级中创设了图书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等活动区,当然这些区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课程的开展与幼儿兴趣的发展,以后会有微调。这些活动区的空间大小是根据幼儿当前活动的情况而定的,如果活动内容改变,空间也会做相应调整,使区域环境、空间安排符合不同活动的需要[2]。因此,活动区的空间规划与利用是灵活、机动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角巧用:在人多空间小的现实条件下,统筹利用区角空间、墙面空间、垂吊空间、地面空间,巧用、活用教室的每个角落,充分挖掘每寸空间的价值。
一室多用:通过桌椅布局、角落开发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区角空间按需变化的原则。例如,将原来固定的、静态的桌椅、物品柜视为动态可移动、可组合的工具,实现空间布局的灵活可变。
一物多用:橱柜是收纳、摆放物品的设施,桌椅是活动操作的场所,也都是用于分割区域的神器。
根据主题活动的进程、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等合理规划区域活动内容,打破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观,创建游戏情境、丰富游戏体验、凸显幼儿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真正立足于幼儿,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获得能力发展、自我创造表现的新天地。教师在设置活动区域时应考虑区域的大小合适吗?区域的位置合适吗?有丰富的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吗?有允许幼儿涂涂画画、做记录的材料吗?有能支持幼儿经验发展的材料吗?材料摆放方便幼儿取放吗?区域活动的内容是基于幼儿兴趣的吗?可以促进幼儿至少三个领域的发展吗?
教师在设置环境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五组关系。
(1)丰富与有序:材料、内容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及幼儿兴趣和需要的不断发展进行调整、丰富,同时力求有序准备、有序推进。(2)开放与封闭:利用开放的隔断、丰富的资源、灵活的桌椅橱柜摆放、幼儿活动过程及结果等建立区域之间紧密的联系。(3)固定与转换:根据需要随时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只要有需要,完全可以把区域活动的空间扩展到活动室中央,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活动室外的走廊等室外空间中。当然,也可以缩小甚至取消某一区域。(4)单一与多元:建立区域与主题、节日、季节等的联系,同时关注区域内时间、空间、材料等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发挥单一空间环境的多元发展价值,保证幼儿获得完整的、有益的经验。(5)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空间、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操作、摆弄、探究、交往、体验,同时关注幼儿经验的丰富、梳理与提升,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保证“资源区”:收集、整理、利用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一方面,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场地,丰富的活动设备、设施、环境等条件性资源;另一方面,重视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资源,如书籍、文化用品、民俗物品、幼儿作品等蕴含着知识技能经验的资源。
提供“留白区”:提供丰富的材料,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都由幼儿来做主。
支持“特殊区”:《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二章内容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勇气圈”模型,它的基本价值体系是坚信幼儿有归属感、掌握感、独立性和慷慨利他等四种需要。临时的、简单的、综合的“特殊区”的创建就是让幼儿感受到“我被爱”“我能行”“我有能力做决定”,以及愿意“帮助他人,为团体做出贡献”。
班级环境具备审美视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丰富感官活动及与同伴互动的可能性。教师要更多地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及其变化来考察教室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合理性。让环境会说话,让环境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源泉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