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练习

2018-11-28 06:39胡全会
名师在线 2018年35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三角形

胡全会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淮安 223002)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难统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理解也很难统一;数学局部认识与知识整体把握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部分教师视野短期化,仅仅重视当前的活动和情境设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整合数学知识板块,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建构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实现育人价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思维,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注重知识的延伸点和生长点

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逻辑结构系统,由一个个概念和一块块知识组成[1]。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将整体知识和局部知识的关系处理好,高度重视知识的延伸点和生长点,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时,应加强知识点的纵向联系,使学生深入体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例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构了对分数的认识。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而在本课中,主要是定位“分数的意义”:一是理性地概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二是在“数的意义”的知识结构中纳入“分数的意义”,即1是“整数”的计数单位,而“分数单位”是分数。在教学和布置练习时,教师应侧重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概念的理解。

二、打造精彩课堂,完成新知结构的构建

教师通透理解教材内容,是打造精彩课堂的前提[2]。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单元知识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教师教学目标应构建在学生已经具备的思想体系、方法和知识点上,这样才能灵活解读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旧的知识点,并密切联系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点,这样所构建的新知识结构才能更加丰富和灵动。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应整合“1~6的乘法口诀”,重点抓住教学的核心内容开展教学。如整理出理解乘法口诀的方法和乘法口诀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掌握乘法口诀的核心内容。为延伸铺垫,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布置“7~9乘法口诀”的预习和练习,这样通过对已学内容的整合,学生会很快编出7~9乘法口诀,同时也能很快掌握相应的规律和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最后环节,可布置后续学习内容的悬念,这样学生既可以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又能满足建构新知的需要。同时,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运用迁移理论,能将旧新内容自然承接,在对新知结构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开展学生共同体建设,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教师在设计结构化教学时,应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以班集体、小组、个人等方式进行学习[3]。以《三角形》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环节。

一是设计冲突线,探究疑问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三角形有印象,而对三角形的特征却描述不清楚。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从而达到精准表达思考的结果。在对三角形元素进行揭示时,可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做小老师,引导学生对认知出现“差异”处和知识发生“曲折”处充分关注。

二是结构互逆,感受特征。在教学三角形元素名称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而在课尾学习三角形稳固特性时,教学则是由具象认知逐步过渡为抽象理解。

三是开展多形式教学。结构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是在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基础上开展的,适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具体交流、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等[4]。在围三角形时,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对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表达;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交流,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 语

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质的必然追求,与当下探索数学本真学习的需要相符,能完成知识本身的点状学习向条理学习的转变[5]。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练习,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三角形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利用口诀算除法
把加法变成乘法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巧记乘法口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