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辉
(鄞州实验小学,浙江 宁波 315191 )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常常会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笔者通过区里的培训上课,渐渐懂得了一些上课要点,通过教研员和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点评,使笔者每一次的培训上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高,直至获得“教坛新秀”称号。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培训经历结合各位指导教师的指点解读新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几个要点。
备教案不是简单的准备一份教案,其中包括了很多个内容,可以被形容成一个系统的工程。
(1)对于上课内容的剖析,拿到教学内容,不要凭自己的教学经验盲目地把教学内容定性。如果技术动作教错,再精彩也没用。所以拿到教学内容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翻开教科书,查阅技术动作要领,吃透技术动作的结构;也可以打开电脑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如别人总结的口诀、上课相关的技术动作视频等进行参考;然后了解学生的学情。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打电话咨询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对于上课环节的设置,把握好方向,想要在课堂内吸引学生,上课内容要尽量游戏化,不能游戏化就竞赛化,不能竞赛化就形象化。许多人认为低段的课特别乱,学生不好掌控,高段的课又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不高。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会了技能,这堂课才是成功的。例如跳绳课,如果简单地讲解动作,学生练习,由于跳绳强度比较大,学生一累就失去兴趣。如果在课堂中,先自由玩绳,引出课题,再穿插比赛,先两人比,再多人比赛,最后全班同学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讲解动作让学生提高能力。整堂课练习强度相同,但是气氛肯定不一样。
(3)教案的撰写。因为教案是给听课教师的第一印象,所以课前精心准备教案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公开课。教案要有一个完整的格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教案内容尽量做到详尽,教学过程步骤清晰,课堂组织明确,最好把简单的过渡语插在里面,让其他人拿到教案仿佛置身课中。
上好一堂课就像是打一场战役,场地的布置好比就是打仗的阵形,想赢得“战争”,就要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课前要对场地的布置、学生队伍的调控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借班上课,每个学校的规模、配备的场地都不一样,所以课前最好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向对方学校的教师了解情况。
对于场地的利用要充分,不局限于场地的一个角落。例如,篮球运球,不必一定要把篮球课放在篮球场上,因为一个篮球场28米乘15米,40多个学生运起球来会显得拥挤。如果把场地设置在操场上,学生既可以散点练习,又可以来回运球,场地就会非常宽敞。所以要充分根据教材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场地。
对于场地的先天条件要合理利用。上课的时候为了给学生一些提示,或者调整队伍队形,在场地上要画一些线,有些场地可能本身带有很多线段,如果加以利用,可以省很多时间,因为布置场地需要在课间10分钟完成,剩下的时间还要接触学生,时间非常宝贵。再者线画多了,会使人眼花缭乱,可能还会引起学生混乱。例如,有些学校的室内馆、篮球场上还划分了好几块羽毛球场地,线非常多,所以上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线,不需要再大画特画。
课前不仅要准备好教案,课堂语言的准备也至关重要,特别是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仅要自然,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从一个游戏过渡到另一个游戏时可以提出:“想不想再玩一个游戏?”学生最喜欢玩,积极性就马上被调动起来。再如,练习某个枯燥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练习几次,我们再进行比赛,比比哪位同学做得最好,教师有小奖励。”学生一听要比赛,又有小奖励,肯定会认真练习。另外,要熟记备好的教学语言,做到心口一致。在上课之前笔者都会把上课设想的语言写在纸上,然后仔细回忆几遍,争取做到大致相同。第二天早上再复习几遍,这样上课时候的语言就八九不离十。即使会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调整,巧妙地跟上,不至于手足无措。
课前的预设是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生成的,但是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机动的,上课时会出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一些动作,教师觉得很简单,预计学生很快能掌握,但是学习几次后,学生掌握得很不理想,这时就需要教师讲解,降低动作的难度。再如,出现突发情况时,教师应顺势利用这一情景进行引导,让其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在一次前滚翻教学中,笔者请学生甲示范后,问同学:“他翻得怎么样?”当同学都说好的时候,同学乙大声说:“不好。”明显这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爱和教师唱反调来吸引大家注意力。这时笔者说道:“那么请你来翻翻看。”当乙同学自己翻不好时,又派出代表进行挑战。而其他同学在观摩三位同学的“前滚翻”动作对比后能更加清晰、深刻地建立动作表象。这样一个小小的处理立刻化危机为转机,变失控为调控。其实这个只是临时的补救,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对于学生学情分析不够细致,所以在课前尽量多了解学情,使预设与生成能做到基本一致。
合理利用学生的有利学情,为教学所用,使其成为自己的课堂亮点,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但是,有利学情一闪而过,可以说转瞬即逝。如何发现并加以利用,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机敏地寻找有用的学情。如课堂纪律较差的时候,发现某位同学站得很直,又非常安静,教师应该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给他一些小奖励,这样可以树立他的榜样形象,使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如果不及时利用这个有利学情,那位安静的学生可能也会被同化,这样教师可能会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再如,当一个学生示范时动作错误,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这一点,同学生探讨动作的结构,指出该学生的错误点,然后教师再帮助他完成正确的动作,对他进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这位同学增强自信心,又有利于使其他同学明确正确的动作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被遗忘的角落”。不管是集中讲解还是分散练习时,在教师眼皮底下的学生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所以也听得较为认真、比较遵守纪律,但是离教师远的同学可能就会出现听不清楚、注意力比较分散、练习比较松散等现象,所以在上课时候,教师的目光不要集中在正前方,讲解练习时多关注两边的学生,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关注他时,就会集中注意力。
另外,每个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体育学困生。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练习时可以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体会动作成功后的喜悦,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在笔者一次前滚翻课堂中,有位同学特别胖,怎么翻都翻不过去,有点儿气馁,就站着看别人翻。笔者走过去向他重新讲了动作要领,帮助他完成了完整动作,之后他就有了信心,积极性比之前高出很多,还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动作。
一堂成功的优质课,在于教师是否能了解学情、关注学情、利用学情。如果能成功地抓住学情进行教学,那么无疑这堂课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完美的预设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但是课堂的生成却是丰富多彩的,肯定会产生一些偏差。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课后总结上课时哪些地方和自己课前的预设反差比较大,考虑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教学时的组织和调动是否可以更加合理……通过这种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再思考、再创造,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如果自己想不到,可以咨询听课评课的教师或专家,让他们帮助解决。
所谓当事者迷,旁边者清。在执教的时候,听课教师比授课者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评课环节得以体现。所以评课环节时应积极做好记录,分点分类地进行摘记,回去之后仔细钻研,把不足之处改正,再把课重上一次,比较两节课的进步点,争取在下次上课时做得更完美。另外,评课中还会涉及新颖的课堂导入法、合理的组织队形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可以把认真记录下来,在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
常言道:反思使人奋进。笔者每次上完课都要撰写课后反思,反思自己课堂的闪光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后将如何进行解决。这样每次上完课都能给自己一些收获,一些提高的空间。在下次上课前翻阅一下,肯定能给自己一定的提高;好文不厌千回改,通过一次次地撰写和修改以强化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我的写作素养;还可以将修改好的反思投稿于专业的杂志上发表。可谓一举三得。
每一次的上课,对自己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的积极反思,对自己都是一次提高。教师不应惧怕上课,而应把每一次上课都视作一次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完善自己,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