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力学的核心知识,像一条引线贯穿高中物理的始终.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主要的命题视角有:超重失重问题、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临界状态和极值问题、传送带问题、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问题等.这几类问题往往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它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生命力,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各地高考中都出现过,2014年江苏高考压轴题就是传送带问题.本文从其中三个命题视角展开讨论.
命题视角一:超重与失重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一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
A.体重约为650 N
B.做了两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
C.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s起立
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体重约为650 N,A正确;人下蹲动作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B错误;由图象看出两次超重的时间间隔就是人蹲在地上持续的时间,约2s,C正确;下蹲过程先失重后超重,D错误.
故选:AC.
【方法提炼】两个关键点:(1)理解图象的物理含义,如坐标轴、正负等的含义;(2)判断超重失重的两个角度:受力角度和加速度角度.一般思路:压力(或拉力)和重力的比较(超重或失重)加速度的方向(超重或失重)运动情况.
命题视角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例2 如图2(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2(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 由图(b)可知,物体先向上减速到达最高时再向下加速;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经过的位移,故可出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上升过程及下降过程加速度均可求,上升过程有:
mgsinθ+μmgcosθ=ma1
下降过程有:
mgsinθ-μmgcos θ=ma2
两式联立可求得斜面倾角及动摩擦因数;但由于m均消去,故无法求得质量;因已知上升位移及夹角,则可求得上升的最大高度.
故选:ACD.
【方法提炼】弄清运动情况,正确受力分析,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整理出与对应图象相关的函数表达式;着重理解纵横坐标轴截距的含义,分析图线的斜率、面积、截距等表示的物理意义.解题策略:
命题视角三:传送带问题
例3 如图3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 >vl,则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2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解析 速度一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面的部分表示位移为正,下面的部分表示位移为负,据此判断t1时刻位移最大,选项A错.0 -t1时间段,小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相反,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向有,t1- t2时间段,虽然小物块与传送带速度同向,但小物块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相对传送带仍然是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向右,t2时刻后,由于v2>v1,所以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保持相对静止,对照选项BD对,C错.
答案 BD
例4 如图4所示,足够长的粗糙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则下图中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初始阶段物块比传送带慢,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分析斜面方向受力有
mgsin θ+μmgcos θ=ma1
a1=gsin θ+μgcosθ
即第一阶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排除答案A,当物体匀加速到等于传送带速度后,若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mgsinθ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μmgcos θ,则物块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若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mgsinη大于最大静摩擦力μmgcosθ,物块继续向下加速,不过摩擦力变为沿斜面向上,此时a2=gsin θ-μgcosθ,此时继续向下匀加速,但是加速度比第一阶段要小,所以,答案为CD.
答案 CD
【方法提炼】抓住关键点:受力分析(尤其是摩擦力的分析)、过程分析、关键状态(共速或速度为零)分析.主要流程:
命题视角四:板块问题
例5 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6(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l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6(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解析 (1)规定向有为速度的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M)g=(m+M)a1
抓住关键点:(1)是否存在速度相同的“临界点”;(2)板、块的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此类问题可画出滑块和滑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能直观反映出两者的运动过程,通过面积来求解两者的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不失为一种极其直观和简便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