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对职校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教学实践中,各级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厌学现象。本文列举了职校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并从职校生自身、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职校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厌学;职业教育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完善。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各级职业院校的职校生中,存在部分学生厌学的情况。如今,它已成为了困扰各级职业教育院校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本校学生的现状,分析了职校生厌学的主要表现,并具体分析了职校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一、职校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学生时有迟到现象,老师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
2、时有请假不上课现象,甚至直接旷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但是对课上内容漠不关心、茫然,不参与学习;
4、课后从不预习和复习;
5、作业完成度差,拖拉作业、抄袭作业甚至干脆不做;
6、期中或期末考核中,成绩差,远低于班级平均成绩。
二、职校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部分职校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呢?我想,无非要从职校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一)职校生自身特点
存在厌学现象的职校生,究其原因,自身问题往往是最大的,我们首先要分析职校生自身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1、学习基础较差。一般来说,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掉队,与别的同学差距越拉越大,进而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失去信心,认为反正跟不上,索性自暴自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2、学生认知的偏差。很多学生认为,进入职中后,得过且过,混个毕业文凭就行。这个念头让他们认为所有科目及格就行,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最后往往事与愿违,反而成绩每况愈下,成为班级的“后进生”。
3、行为散漫、自律性较差。有部分学生,平时表现较差,纪律松散,行为散漫,自律性较差,贪玩,成天以游戏为伴。
4、自我控制能力差。伴随着网络的兴起,手机网游越来越多,在学生中颇受欢迎。自制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控制游戏时间,仅用于课余较少时间休闲,不至于影响学习。而“后进生”往往自制力较差,深陷網络游戏之中,尽情玩耍,放飞自我,把学习放置脑后。
(二)家庭教育缺失或教育不当
职校生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是在从小到大的学习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家庭教育在日常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职校生中厌学的孩子,往往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对孩子毫无办法、收效甚微,进而放弃。
1、对孩子没有要求或者要求不严格。这类家长只求孩子在学校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能顺利毕业就行。学习方面,也要求不高,能马马虎虎混及格就行,孩子思想上就松懈了,也对自己没什么要求。
2、对孩子关心不够。很多家长因工作、因自身水平,平时很少关心子女,几乎不主动到校或者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3、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不得当。职校生在校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心理还不够成熟,但开始有自我主见。有的家长还是本着大家长的心理,居高临下的教育、训斥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放弃学习。
4、过度溺爱孩子。有些孩子家庭情况较好,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方式就是给予孩子较多的零花钱。而孩子在课余对零花钱的使用,不加节制,主要用于娱乐、游戏、购物等。而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辛苦且枯燥的学习生活天然的有一种畏惧感。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除了孩子自身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作为日常教学的主体的学校,也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
1、学校教学体制陈旧,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很多学校还是以成绩为本,以成绩定学生成就,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让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2、教师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呆板。平时的教学仍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知识灌输生硬,教学方法呆板,毫无创新和新意,学生对此毫无兴趣。
3、学校对职校生的日常管理上,“严”多,“宽”少。很多职校日常管理中,主要是以“管”为主,通过制度、各种考核把学生框定在教室里、各项劳动卫生、宿舍管理中,几乎没有课余活动,即使有也单调死板的多。职校生在校期间,感觉不对乐趣,无法轻松愉快地学习,对学校、对职教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蔓延。
4、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厌学的孩子仍不够关心。班级里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其他学生而言,更为薄弱;学习习惯一般也会很差。要对这部分学生提优补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非常巨大,而很多班主任除了日常德育教育之外,还有繁重的课务,也没有较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班主任对厌学的“后进生”,往往也是抱着“稍微管一管”的心理,有错误纠正,没犯错放任,没有从更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职校生厌学现象的改善对策
根据职校生自身特点,家庭和学校情况,针对各种弊端因素,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职校生自身素食的提高
1、加强自主学习。职校生自身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的长久积累的缺失,需要从基础学起,从第一本教材、第一门课程、第一节课开始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来弥补。
2、建立长远坚定的学习目标。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仅仅只为了一张毕业文凭,而是学习今后走上社会的技能本领,学习为人处世的世事哲学,实现儿时的理想,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肯定等等。
3、培养学习兴趣。职校生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点,获得学习上的成就,进而去追求更多的成就。
4、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试着把手机、电脑放一放,静静心,多读书,放慢自己的节奏,舒缓自己的焦虑感,一步一步掌控自己。
(二)家庭方面
1、家长要对孩子有要求。家长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成绩上的,还包括对其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即期待。家长的期待,对于孩子而言,就是自己的目标,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
2、家长要学习、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要尽可能多的与孩子接触,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会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3、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孩子,注意方式方法。15-20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认知不足而自尊心强,家长在发现孩子错误时,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来纠偏,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教会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4、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多给子女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较之物质金钱上的关照显的更为可贵。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合理适当的金钱,让孩子能够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是一种能力的展现。
5、平时多与班主任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学校方面
1、加强学校实验、实习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日常管理上要坚持“宽严结合”的原则。学习上,要求要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要自由灵活。通过充实的课堂资源和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学习,课余活动中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3、学校要建立强大德育和教学团队。德育方面,要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能够对出现“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教学方面,要选拔出职业素质较高、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的教师,建立强大的师资团队。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4、降低班主任的教学负担,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关心每一个孩子。要让班主任在教学之余,有余力关心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班主任是一般是学生很认同的权威导师,应该让班主任多与学生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学生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学校、家庭,家长、班主任、老师都要齐心协力,共同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保证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參考文献:
[1]汪建.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02):70-76.
[2]任胜涛.青少年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心理辅导机制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6(04):90-94+102.
[3]王萍.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21-25.
[4]曹玉松.基于学生厌学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4):117-118.
[5]郭枫.中职学生厌学情况分析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