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让古诗文教学更有戏

2018-11-19 11:06程秀凤
关键词:教育戏剧古诗文多元化

程秀凤

摘 要:教育戏剧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用境激趣,用趣萌智,用形代入,用演放手,引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深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体验,满足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表达。最终使我们的古诗文的教学更加有“戏”,实现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育戏剧;古诗文;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31-1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先辈赠予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古诗词对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提升小学生的儒学涵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国学日益兴盛的今天,加强小学生诗词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诗词教学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教育戏剧,是指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

一、用境激趣,引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古诗文中寻找情境,通过模拟将学生身边的每一个地方和物件变成一个“小舞台”。再寻找古诗文中的各种“形象”,由教师、学生运用“角色扮演”和“入戏”等策略,引发学生对角色好奇、想象、揣测和模仿,进而主动学习古诗文。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自然景色,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让人悟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登高望远,不断拓出美好的崭新境界。教师就地在教室让出一条通道,学生往教室两边坐,模拟出黄河滚滚的情景。学生用凳子和桌子模拟鹳雀楼。在这样的情境模拟中,学生仿佛重现了诗人当时登上了鹳雀楼,此时此刻,学生就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有什么想法呢?情境模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学生天性的同时,自然地走入古诗去体验,表达情感。

二、用趣益智,深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理解

教师常常通过观察插图和话题导入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可是,明确的活动目标,完整的过程“设计”,容易使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意义建构趋于同一,因而丧失了许多古诗中精彩留白和潜在的教育元素。运用戏剧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古诗文,在与角色对话、互动中发现古诗文所蕴含的更多细节和价值,使阅读理解由浅入深,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诗中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感慨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前两句勾勒田间劳作画面,“滴”字传神地写出了农民锄禾的辛苦。教师可以采用“时空转换”策略,透过想象活动建立一个时空转换系统,使农民和学生呈现在一个空间。教师带学生来到诗人的唐代末期,课税繁重,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底层,一起和农民在烈日炎炎下插秧、除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时空转换”让学生对诗人描写的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将学生对唐朝当时农民的各种美好愿望在现代时空得以迁徙。同时,她们对自己的美好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用形代入,强化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体验

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理解、体验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使体验水到渠成,而体验也可以使理解更进一步。为了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往往希望学生对古诗里诗人的情感感同身受,明白诗中的道理。“角色扮演”策略,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第一句写环境,第二句写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借问”顺势而出,第四句写牧童。一个学生扮演诗人,一个学生扮演牧童。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不同的“诗人”有不一样的表现,有失魂落魄、有迷茫,对着“牧童”问“哪里有酒家?”“哪里有好的酒家?”“最近的酒家在哪里?”不同的情节,于一问一答中,学生接触了不同的角度,对诗人的情感也有了理解。这样的角色代入,多维度深入体验,锻炼了学生面对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用演體验,满足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表达

表达是对学生古诗文理解和体验效果的检验,它能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在传统的表达中,学生个体无法这样全面的表达,还会在语言表达中因为词汇贫乏、缺乏逻辑等卡壳,甚至缺乏信心而放弃整个表达的过程。而教育戏剧的“虚拟情境”则可将学生置于情景当中,使他的认知、感知和想象力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释放,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充分地表现自我。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它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形象。前两句写小儿的外貌和动作,后两句写小儿的动作和神情。“遥招手”“不应人”是他生怕吓跑了鱼儿,刻画出他的机智和聪明。关于这个“摇招手”。一组的同学在表演的时候,对着问路的路人,摆摆手,示意路人,你可以走了,然后继续目不转睛地钓鱼;另一组的同学则是对着路人,招招手,示意路人走得近一点,再告诉路人应该怎么走。这样的表演,让参与表演的同学或者在下面观看的同学,都能更好地体验诗人当时描写的应该是第二种情境,孩子想要告诉路人怎么走,但是又怕大声,吓走鱼儿。于是招手让路人更近一点,再指路。在虚拟的情境中理解了古诗的表达。

综上所述,运用教育戏剧策略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完成传统的阅读理解目标,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体验和表达,最终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更加有“戏”,更能实现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雷英编.玩转童话——教育戏剧创意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2).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古诗文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