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云 褚银菲
摘 要:提升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能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产教融合是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以探索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学诊断与改进;现代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07-2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实践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苏教职〔2015〕39号)《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学校规划在“十三五”期间要建设1~3个具有特色的“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并依托学校“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创新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全面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深化“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是促进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1]。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国家一级文件就有八个,反复提出“产教融合”问题,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产教融合”已成為职业教育管理者的广泛共识。
为了提高学校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水平,我们必须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纽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有利于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让专业教师的下企业锻炼落到实处;有利于使学生技能水平能紧跟企业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有利于实现生产与教学结合、行业与教育结合,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6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旨在引导中职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通知》中还提出“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的工作原则,“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3]。然而,对照基地建设《标准》,我校实训基地现状与《标准》指标内涵仍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我们亟需找准方向,选定目标,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缩短差距,力争尽快达到《标准》要求。
三、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中“产教融合现状”的诊改实践
(一)调研建设现状,确定诊断点
依据“三个基本”,《通知》明确了教学诊改工作的十项内容,其中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和创新[3]。为此,学校组织课题组人员对学校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学校利用宜兴市人力资源市场位于我校实训基地内的优势,与企业展开交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为专业建设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紧抓“提升服务能力”这一核心,与森维电子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了校企合作车间,共建了电子产品研发中心;以烹饪专业为试点,依托地方酒店与饭庄,推进了现代学徒制建设;与盛世桃园宜兴店共同开发了具有乡村特色的“宜帮菜”等。但对各个大类专业来说,只有部分专业(数控、电子技术、旅游服务等)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拟入驻企业虽然认可学校办学思路和理念,对创新创业孵化园也有极大的兴趣,但对如何开展产教融合还持观望态度。因此,要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就必须在产教融合上再研究,从而确定在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诊断点之一是产教融合现状,如表1所示。
(二)依据建设规划,明确诊改目标
学校“十三五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是在《标准》文件精神和校“十三五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实训基地将按照“统筹规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注重效益、持续建设、动态导向”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产教融合方面明确指出:要重点建设以专业和专业群为核心的产教融合多功能实训基地。
针对诊断点,结合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课题组制定了《校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相对应的《实训基地建设系部自评表》,将各诊断要素和诊断点细化、量化,明确诊改目标。
(三)诊断结果分析,选定改进点
通过各专业系部对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自我诊断和自评分析,综合起来在产教融合现状的诊断点上找出了具体原因,如表2所示。诊断结果和原因分析都达到细化、具体、透彻,凡是工作中有待改进、需要改进、需重点预防的都已经选定为改进点。
(四)依托专业特点,制定实施方案
每个诊断点的原因分析时往往不止一条,有的是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场地限制,待到孵化园建成投入使用后才能解决,有的是由于制度保障缺少导致的,仅依靠学校和企业暂时还无法解决,更多的是可以通过教诊改的理念进行改进的,在此不能一一细述,因此,本文仅以“产教融合模式单一化”这一改进点来描述诊改行动具体的实施。
学校在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依托六大专业系部,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如表3所示,探索各自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2],以期成功经验向全校推广发展。
(五)改进成效总结,形成诊改机制
经过近二个学期的多方努力,各系部的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初具成效,形成了符合专业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有的已能形成良好的循环,有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看到最终的实效;有的还存在着一些迫切解决的问题,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鼎力相助,学校师生的全力投入下,我们将本次诊改成功经验推广,不足之处将进入下一轮诊改过程,通过反复循环诊改,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1.“产教学研创”综合体模式。
电子信息系与宜兴市森维电子有限公司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融合模式,以期形成“产教学研创”综合体模式。“产”就是在校企合作车间能生产、有产品;“教”就是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渗透和新技术熏陶;“学”就是在课堂学习理论的同时,进生产一线体验学习生产技术,体验学生与员工的身份转换;“研”就是共建电子研发中心,聘请专业教师为技术指导,共同开发产品;“创”就是成立创客学院和开展社团建设,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产教学研创”综合体模式让学校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赢。
2.“国际化”合作模式。
机电系汽修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以满足当前紧缺技能型汽车人才的需求;以“专业专建,课程置换”的模式开展,引入国际服务理念和德国合作院校的技能证书。在教学环境中配备理实一体的“技能教室”,每个实训技能教室均配备学生使用项目任务单教材所匹配的教学整车和实训设备,宝马、奔驰、奥迪等教学整车配有BOSCH等高端故障诊断仪,硬件水平与企业同步。这次合作将极大地提高汽修专业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尽早为学生进入知名品牌4S店就业准备通行证。
3.教育共同体模式。
学前教育部与全市二十多家幼儿园、培训机构形成教育共同体模式。系部聘请幼儿园、机构、园长等幼教专家带着实际幼儿教育中的经验进课堂开展针对性课程教学,如:《语言》、《健康》、《科学》等;学生实习实训直接去教育共同体内的单位,系部教师定点定期定责任人去现场指导学生。教育共同体模式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的满意度,让学生更快速成长、让学校专业建设更快发展、让用人单位更快找到好员工。
4.现代学徒制模式。
旅游商贸系旅游类专业以“服务紫砂文化发展”为目标,与江苏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在学生培养中增设《宜兴陶瓷历史》、《紫砂文化与艺术》、《茶艺》、《中超企业文化》、《宜兴地方文化》等课程,让企业文化走进课堂。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每月安排学生定期去公司体验生活;企业为学生提供紫砂讲解员、茶艺师、销售管理等岗位学习。这个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实训基地是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拜师学艺的过程。
5.模拟仿真综合实训室模式。
會计系与无锡凯立达财税咨询有限公司早已合作多年,企业参与学校培养目标、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的研讨,会计职能和学习讲座的开设等。校企再次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模拟银行、纳税申报室等模拟仿真综合实训室,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从根本上实现实训教学环境、设施和手段的真实性;教师利用在技术知识领域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等,充分实现了校企资源的多途径共享。在这过程中,建立师生双重身份制,教师兼为公司管理者身份,为教师参与企业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有效实现了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学生兼为公司职员身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6.企业工作室模式。
江苏宏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监理、设计、咨询类综合性企业,是建筑设计系的长期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形式从顶岗实习基地、现代学徒制,继续深化到企业工作室模式。企业承接项目,企业工作室根据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学生不同岗位的项目任务,由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共同带领学生组成项目组共同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逐步掌握岗位技能,丰富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企业工作室运行中,实际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目前仅在兴趣小组学生中开展。
(六)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中的存在问题
在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研究中,具体实施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企融合过程中缺少现成的教材,自编需要时间,暂时还不能形成系统性;校内技能型实训师资队伍短缺,与企业技术的结合度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学校、企业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对学生的约束较少,企业担心会投入多、回报少等。
以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对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产教融合”现状进行诊改,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选定诊改点后,将诊改项目、要素、点融入实施方案中,确保了方案的可行性;在诊改实施过程中以“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为工作原则,寻找差距;一轮诊改完成后不仅要总结成功经验,更要实现诊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诊改工作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05).
[2]李付亮,李娟.行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探析[J].职教论坛,2016(35).
[3]周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