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梁昌辉
【摘 要】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才能真正实现童话本身的价值。课堂教学应转换教学方式,变内容分析讲解为具体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活动,通过朗读、讲述、阅读、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童话的趣味,领悟幻想的神奇,品味童话母题的魅力,获得深度的言语体验,进而形成以言语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教学;童话价值;言语实践
童话是讲给儿童听的故事,常常是“口耳相传”的。“听与说”是童话代际传递的基本方式。父母或教师的讲述,营造了一种特定的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灵发育;当一个人讲述童话的时候,传递的情意往往超越了童话本身的意义;当一个人扮演童话中的角色时,他所体验到的意义绝不止于故事本身。从这个角度看,童话教学是对童话价值意义的发现,更是对童话价值意义的实现。
童话需要用童话的方式来教,就是要改变讲解分析式的做法,通过朗读、讲述、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赏玩童话,体验以故事为主体的童话的趣味,领悟童话中幻想的神奇,品味童话中母题的魅力,在饶有情趣的活动中实现言语素养与心灵的和谐共生。
一、识童话:发现童话的核心价值
教童话,首先要认识童话,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正确地打开童话。
童话与儿童之间拥有天然的亲密关系。一方面,儿童的成长需要引领与指导。童话蕴含着丰富的教益,但这种教益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文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施加积极的影响。童话以情节曲折的故事来讴歌真善美的主题,以儿童比较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来表现真善美。正如《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的作者苏珊·佩罗所说:“童话讲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和原型特征的行为和处境,呼应着孩子正在萌芽的个性,并鼓励这种个性的发展。”童话阅读以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方式或近或远地给儿童的精神生长提供着土壤、空气和阳光。可以说,童话构成儿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童话以最简单又最温和的方式,帮助儿童摆脱现实的束缚,在幻想中创造自己的世界。童话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幻想的产物。幻想对童话来说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同时也构成了童话的内容。儿童在童话阅读中获得的是一种想象性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与儿童富于想象的心智特点相契合,使儿童感受童话的浪漫与美好,还让儿童打量世界的目光更柔和、更亲切,使其在童话里驰骋幻想,通过童话来丰富当下的生活,体验创造的快乐,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感与心理上的满足感。
二、教童话: 找到童话的打开方式
(一)学童话:基于言语实践活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这就要求童话教学要转换教学方式,变内容分析讲解为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听、讲、演、议等真实活动中获得深度言语体验,把体验凝练为经验,进而形成以言语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素养。
1.朗读童话
朗读是培养童话言语感受力的重要方法。《去年的树》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可以采用角色代入的方式,把自己当成鸟儿,一边想象鸟儿的心情,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从“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您知道吗”到“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的语气越来越急切,学生在朗读中可以直接感受到鸟儿寻找朋友树的那份迫切之情,进而领会鸟儿对友情的珍视、对诺言的遵守。
2.听讲童话
听故事、讲故事符合童话以“故事”形式存在的特点,同时直接的言语体验能帮助学生感性地把握童话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避免乏味的带有破坏性的分析。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童话《猴子种果树》时,教师以讲故事、听故事为主体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板块:听教师讲故事(猴子种梨树,听了乌鸦的话后拔掉梨树改种杏树);学生试讲故事,教师指导怎样讲故事;学生自主准备,讲述故事的第二、三部分。讲述与聆听相结合,融识字写字、故事内容的把握以及對言语反复、结构反复的言语规则的感知等为一体,较好地发挥教学的复合性功能。
3.演绎童话
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童话学习策略与活动。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在牛肚子里旅行》,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身体的滚动体验红头在牛肚子里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的样子,在青头的安慰、劝告的语言中领会友情的可贵,更在青头用小小的身体蹭牛鼻子让牛打喷嚏这一举动中,感受青头为了朋友的那份勇敢无畏。不用解说,对于童话奇幻的想象与蕴含着的美好主题,学生在身心参与的表演中真切地领悟到了。
4.议论童话
交流能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进而加深和丰富对童话的感受与理解。教学中,可以针对童话人物进行评述,如学完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让学生谈谈对这只青蛙的印象;可以评价童话的故事情节,如针对同册的《蜘蛛开店》一课,让学生说说蜘蛛的三次生意中哪次最让人意想不到,以加强学生对童话幻想特点的领悟;可以在对比中评述两篇童话的异同,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在阅读提示中就要求把它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可以把对童话主题的评述巧妙地融于续编活动之中,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时设计这样一个续编性的活动: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 )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 )。”于是( )。学生续编的情节折射出他们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做事要有耐心;不要只听取符合自己心愿的建议;采纳别人正确的建议……
(二)读童话:从一篇走向一本书
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编写理念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为此,童话教学要从单篇出发,由类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把学生引入美妙的童话王国。
1.由篇及类到整本书
单篇阅读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指向阅读策略的迁移,指向写作方法的习得。教师可对同类文本进行重组整合,“由篇达类”,由读懂一篇走向读懂一类,进而走向整本书阅读,这种阶梯化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把《安徒生童话》中同样写小女孩的《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人物命运、情节安排等方面的异同,再指导学生认识安徒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这就形成了一个从文到人(作者)、从人到文的往复的阅读历程,从而带领学生深入领略安徒生童话的特点,领悟安徒生的人文情怀与表达特色。
2.同一主题的类篇阅读
童话的类篇阅读可按照主题来组织。如按照刘绪源先生提出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把相关的童话篇目组合起来。如《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青蛙王子》《灰姑娘》都属于爱的主题,据此教师可以构建以爱为主题的类阅读。“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这一类童话结局的共同之处。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篇童话中造成困难和造就爱的原因各是什么,有的是女巫的诅咒造成了灾难,有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偏见阻碍着爱,有的是后母的自私恶毒带来了痛苦。比较阅读更易加深学生对童话主题的理解。
3.同一主角的类篇阅读
童话中有许多同一主角的篇目,这一种类篇阅读非常有意思。学生可以欣赏同一角色在不同童话中的不同形象,如《青蛙看海》中的青蛙是坚定追求梦想的行动者,而在《青蛙王子》中青蛙则是受到诅咒的王子。《格林童话》中有一篇《傻小子学害怕》,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童话《傻瓜伊万》,两篇童话的主角同是“傻子”,但却承载着作者不同的表达意图:前者表现的是傻小子的勇敢与正义,后者却反映着托尔斯泰放弃私有权,企盼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
4.同一主创的类篇阅读
日本的新美南吉是一位著名的童话作家,以狐狸为主角创作了不少名篇佳作。在他的笔下,狐狸被赋予了独特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其中的《小狐狸买手套》和《小狐狸阿权》很受儿童喜欢。进行同一作者的童话类篇阅读,学生既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狐狸形象的不同、表达主题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新美南吉偏爱狐狸形象的原因,比如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日本的民间文化有关等。这是一种探究性的阅读。如果学情允许,学生还可以展开专题研究性的阅读,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小论文或开展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进行成果展示。
(三)写童话:实现读写融合理念
创编童话是非常有意思又具挑战性的童话学习活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冊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就明确提出了“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的要求,它与前面的单篇阅读,后面的类篇阅读、整本书阅读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体现了读写融合的编写思想与教学理念,是统编教材在单元架构、教学目标与内容上的一项创新。
1.续童话:沿着他人的思路
童话创编大体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在原有童话的基础上展开模仿,可以称作是沿着他人的思路走——根据所读童话的结构思路来写童话,比如童话中经常运用反复结构来架构故事。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或者《三只小猪》后,教师让学生按照这个结构来创作童话,可以一个人物一个任务反复,也可以一个任务三个人物反复。学生在读写一体化的活动中,能较好地掌握这种反复的童话结构。
沿着他人的思路走,还可以续编童话。比如学习了《去年的树》,学生可以想象小鸟飞走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由于小鸟重情义、重承诺的形象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得到认同,他们续写的故事可能各有不同,但主角的基本形象和童话的基本主题仍会沿用原童话。
2.改童话:写出自己的意愿
创编童话的第二个路径是改,即突出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这是对原作的一种超越或者说重构,如改变故事的结局,改变人物的关系,改变故事发生的背景等。《三只小猪》《灰姑娘》《龟兔赛跑》等名篇在一次次的改编中,变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童话。如《三只小猪》,它是著名的英国童话,讲的是小猪一次次地抵御贪婪的大野狼的破坏,最后赶走了大野狼的故事。希腊的尤金·崔维查反其道而行之,他改编的《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获得1993年美国畅销书榜插图作品第二名。在美国的乔恩·谢斯卡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残暴的大野狼化身为一只戴着眼镜、彬彬有礼的狼,在为自己申冤呢……
3.编童话:编织全新的世界
微童话短小精悍,或风趣幽默,或机智含蓄,让人回味,因而深受儿童喜欢。儿童世界与童话世界没有间隔,儿童拥有通灵的天性,乐于与故事中的人物交流。这种交流的愿望使微童话成为最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练习的好方式。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3做了这样的设计:给出几组词语,由学生根据词语发挥想象(想象画面和故事)来创作童话故事。这就是微童话创作。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215000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