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习课的学生互评体系的建立

2018-11-15 11:02李夏青刘清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病例教学质量

李夏青,刘 福,刘清华,王 锋,周 鑫,张 杨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或某个教改模式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多元化的综合评估体系。目前,基础医学教育的评估体系多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估。为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医学院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估模式尤为重要[1- 3]。事实上,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估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4]。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估体系

纵观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与效果评估体系始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在这种评估体系下,教师仅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测试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反过来,学生通过问卷完成对教师的评估。而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评则不能体现。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国内很多高等医学院校正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拓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譬如:以PBL、TBL、CBL、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及互动学习效果也亟待进行评估。

二、实习课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习实验课的开展是医学院校基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与课堂理论课遥相呼应。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整体教育,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教学模式,各门学科的实习实验课不会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消失,反而众多的新的医学教学模式的完美实施需要实习实验课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普通医学院校各专业课的实习实验课大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动物实验、人体标本的大体及微观观察、药物对某种病理过程的干预以及病例讨论等,学生在实验课上主要的任务是:亲力亲为地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验证、通过人体标本得到感官认识、应用课堂知识对临床病例的实质及治疗方案的正误进行讨论。通过实践试图达到课堂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然而,由于实习实验课的评估多依赖于实验报告的撰写,很多学生在实习实验课上并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即使对此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对学生的操作步骤进行评判和打分,但有些学生仍然是完成了规定动作后便不关心其他。因此,实习实验课的评估体系亟待解决。

三、在实习课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

在病理生理教学实验课上进行学生之家互评的过程是TBL模式及其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如前所述[5],TBL模式的四个阶段皆有相应的评价体系,而其中最后一个阶段的评估来自对团队针对特定内容练习与思考的情况。本研究将其转入实习课。在实习课上,以临床病例为特定内容,学生仍以TBL团队形式就病例讨论及思考。随后,由团队间互相发问及回答,另一团队进行评分。团队之间的职责在实习课中轮回转变直至实习课结束,团队之间的互评由此产生。在此期间,教师也对各团队的整体表现给予综合评分。

四、学生互评体系在实习课的流程

首先以团队形式对病例进行解读和讨论。尔后,由教师指定各团队在第一轮的职责。第一轮完成后有两个团队获得分数(第三团队给予的分数及教师给出的分数)。然后,团队职责互换,完成第二轮问答,由此其中两个团队再次获得分数,以此类推。每个团队至少获得10次分数。每个团队轮回发问和回答时,团队的学生轮流作为本团队的代表。流程概括如下(见图1)。

图1 实习课学生互评流程图

由于病例所涉及内容不同,学生团队互评所进行的轮回次数不一。例如:A、B和C三个团队就风心病导致心衰发生机制的病例进行互评如下(见附表)。

五、学生互评在整体评估中的权重及意义

对于医学教育来讲,建立一套符合新教学模式的完整评估体系十分重要[6]。如前所述,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估体系主要侧重于期末考试、阶段性测验及实习报告的评估等。学生之间的互评体系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及如何记入成绩目前尚无报道。

本研究通过TBL相关评估体系,将学生互评参入学科评估体系中,同时结合其他指标,使学生专业课总成绩的分布更趋于正态化,不及格率为零(见图2)。

附表 团队问答及互评举例

蓝色:第一轮互评; 红色:第二轮互评; 紫色:第三轮互评

图2 学生互评体系在学生专业成绩中的体现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来讲,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固然重要,但是学生间的相互评判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7]。利用实习课的内容及场所可以有效实现学生间的互评。利用病例进行思考练习并完成学生间的互评也有助于学生临床前期的训练及经验积累。

猜你喜欢
实验课病例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病例”和“病历”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有趣的实验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