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2018-11-13 10:29张勇明李俊彬曹佩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张勇明 李俊彬 曹佩红

摘要:在分析行业背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所具备的优势基础上,从建立基于合作主体之间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途径提出了相应对策。并结合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论述了学院通过改革创新“内外统筹、五方协同”的人才共育机制、“内培外引、校企互通”的师资共培机制、“内外联动,责权清晰”的基地共建机制、“项目引领,团队跟进”的服务共赢机制,实现了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和谐共赢,显著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8-0037-0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为行业办学或行业主管,与行业保持着深厚紧密的联系。行业职业院校为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相比,更容易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校企合作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十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利用自身具有的职业院校和行业背景院校兼顾的特点,以江西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和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与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建、服务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一、行业背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优势分析

行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的独特优势,第一,在于行业部门可以通过行业发展规划设计、导向性政策制定等行政手段来促成行业高职院校与行业所属企业的合作,可以明文规定行业企业要为本行业内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推荐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实行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等,以推动行业高职院校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培养专属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行业办职业教育本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行业内的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第三,行业高职院校直接担负着为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必然由行业企业需要所决定,这就有利于密切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第四,院校的行业办学属性有利于实现行业内的实训生产设备、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行业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血缘关系,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行业企业将更倾向于为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资源,并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1]。

二、行业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创新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是指校企合作系统中的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以及院校等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是能够长期保证校企合作有效持久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能够积极调动各合作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能够充分保障校企合作各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

为此,要进一步创新行业背景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第一,应建立能够调动各活动主体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第二,应建立能够保证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制约机制;第三,应建立能够为活动提供物质、精神调节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之间也并非简单的分割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密不可分的[2]。

(一)建立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激励机制

利益激励机制的建立,在于调动各方主体长期有效合作的动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运转,以巩固校企合作成果。具体建立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提高校企合作政策的激励力。政府在制定和出台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时,应在如何调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如何确保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均能受益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和制度约束。对政府购买行业企业服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成本的分担、政府补贴企业创建实习实训基地等问题做出明确的安排,将校企合作开展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评级评先指标体系,对积极开展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校企合作实践中表现优异的职业院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等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和政策优惠,以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对校企合作开展的技术研发项目在各层次项目评审中优先立项。

其次,要以企业利益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要重视企业参与的主体性,科学分析合作企业的需求,不断寻找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点。一是要积极吸纳各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兼任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或院校所属职业教育集团的主要职务。二是要加强双方人员互动,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工作;主动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担任学生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并付给相应的工作报酬。三是要對合作成效定期组织评优评先评奖,定期表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企业、企业员工和兼职实训实习教师。

再次,要切实解决好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利益分配问题主要是指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成本分担和利润分配问题。在某一具体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运行成本和机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比较容易量化细化,而运行成本和机会成本则难以精确计算[3]。在开展合作项目时,校企双方应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健全完善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方案。合作双方要具体问题具体协商,科学评价合作绩效,共同研究细化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成本,并制定相应的补偿办法,明确补偿标准。

(二)建立保证校企合作有序化、规范化的制约机制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合作主体之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所以,为了防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主体因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而使合作陷入困境,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开展。

首先,政府要有效介入,对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政府除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外,还可以在税收、资金投入等方面对没有参与校企合作或校企合作过程中信用不良的企业加以适当的制约和干预。

其次,要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最核心主体,都要意识到双方之间的合作必然受到政策、法律、制度以及社会道德的约束,有约束、有规范才能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4]。在校企合作项目正式达成之前,校企双方要通过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等内容。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校企双方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制定好规范严谨的合作项目运行管理方案,强化管理制度约束的力度。在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都应自觉遵守合作协议的规定并加强沟通联系,任何一方有违反协议规定的行为,都应严格按照协议书相关条款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再次,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行业组织要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约束和监督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的义务。政府应通过立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负责相关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的修订完善,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行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标准等,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做好行业企业信息收集、调研等方面的工作,统一协调、监督、评价各行业内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三)健全完善校企合作项目长效运作的各项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项目能够持续有效运行的根本保证,主要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行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先天优势,主动牵头、积极组建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合作发展理事会等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努力做好校企合作规划和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行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推动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业高职院校内部也应设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专职负责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实时掌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负责开拓国内外校企合作市场,引入先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及时协调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类事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政府要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公共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多方筹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项资金,通过减免税收、合作项目专项资助、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等途径,从政府顶层设计方面来规定校企合作各主体的合作资金投入方式和比例,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合作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校企合作资金保障机制,有效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的积极性,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三、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的实践

(一)“内外统筹、五方协同”的人才共育机制改革创新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需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于2014年在江西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院五方共同参与的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行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打造多层次、多领域的政、行、企、研、校五方合作育人平台。

学院按照行业企业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由校内专业专任教师与合作行业企业推选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与各系部均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各阶段工作,完善了合作育人管理组织;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校企合作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企业订单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制度,规范订单培养、专业共建、资源共享、教学评价工作流程,确保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开展深度合作,整体推进合作育人,形成了“内外统筹、五方协同”合作育人工作体系。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一汽丰田、北京现代、上海通用、江铃汽车、南昌北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欧迅船务有限公司、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成立了“丰田班”“北京现代班”“上海通用班”“江铃班”“北纬班”“欧讯班”“城市轨道交通班”等订单班,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内培外引、校企互通”的師资共培机制改革创新

近年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健全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与选拔管理制度》《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管理制度》和《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等师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培训师资队伍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专业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顶岗,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到学院兼职任教”的校企双向互通工作。

如近两年学院就定期选派了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的广吉、铜万、宁安高速项目办等行业企业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项目办的工程计划制定、项目施工组织、项目过程管理、技术咨询,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先后从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同驰丰田汽车公司等企业引进7名技术骨干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破解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流通瓶颈,建立了校企之间人才交流的新通道。

(三)“内外联动,责权清晰”的基地共建机制改革创新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合作发展理事会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校企合作运行实体,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管理办法》,明确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的责、权、利,确保双方长期合作和持续发展;共同制定了《“校中厂”运行管理办法》和《“厂中校”运行管理办法》,对“校中厂”和“厂中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成本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学、生产、科研和培训四大功能,形成了“内外联动、责权清晰”的基地共建机制。

如学院汽车工程系在原有丰田、北京现代的基础上先后与日本丰田、北京现代、德系(大众、奥迪、奔驰、宝马和保时捷)、通用(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江铃、长安福特等知名品牌汽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力度,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品牌实训基地,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培训和开展技术服务等功能需求。目前,汽车系实训基地无论从硬件、软件、规模、模式、功能还是内涵都处于江西省的领先地位,成为江西省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和标杆。依托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公路局在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方面的综合优势,学院路桥工程系也先后与江西省公路开发总公司、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方兴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10余个集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社会培训、职业鉴定、技术推广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机电系、信息系也先后与洪都集团、江西贝尔等企业共同建设了“交院佳时特数控生产基地”“南昌贝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生产车间引进校园,实现了实训基地设备与企业完全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既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了来自交通行业企业的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也有效地缓解了学院办学经费有限的“瓶颈”问题,解决了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与真实生产对接的难题。

(四)“项目引领,团队跟进”的服务共赢机制改革创新

学院充分发挥合作发展理事会功能,通过政府的支持推动、行业协会的科学指导、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立足交通,面向社会,搭建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公共平台。积极鼓励教师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等社会服务项目,精心打造了一支由学院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社会服务团队,逐步形成了“项目引领,团队跟进”的服务共赢机制,极大提升了学院面向行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实现了行业企业与学院的多方合作共赢。

一是建设校办产教实体。学院紧贴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先后创办了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江西交苑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等产教实体,为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学院成立了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级考评机构。近年来,学院组织了管理系、路桥系、汽车系和机电系等系部骨干教师深入江西长运、上港物流(江西)有限公司、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旭日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为交通运输、公路施工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是厅校共建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档案馆。由学院提供场地,省交通运输厅与学院共同建设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档案馆,主要承担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基于WebGIS的交通工程档案管理系统”,共同完成了抚州到吉安、福州到银川、九江西外环等多条省内高速公路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校企合作共建科技服务机构。学院与交通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组建了“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现代交通运输物流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检测与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还与江西省公路工程监理公司共建桥梁检测设备研发中心,与江西省公路管理局信息数据中心共建道桥专利实施项目研发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的人才、技术等优势,针对关键与共性技术,引入先进科技成果,合作开展本领域的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等工作。

五是广泛开展行业社会培训工作。依托驾驶培训中心和江西省内河船舶船员培训基地等社会服务机构,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赣粤高速驾驶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南昌、吉安、抚州、赣州等地的内河船员培训等任务。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行业高职院校要立足行业、依托行业,将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共赢,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尔立,樊伟伟,王振华,严鹏.大型企业办学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58-66.

[2]张延华.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促进交通高职教育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9-50.

[3]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10-13.

[4]左崇良,胡刚.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16(16):50-56.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