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探析在混龄游戏中让同伴间机会均等之策略

2018-11-13 11:50刘淑唯
好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活教育陈鹤琴同伴

文 刘淑唯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形式。而游戏需要同伴,同伴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保证。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认为:“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而同伴群体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在与同伴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合群、乐群,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园在陈鹤琴先生的17条教育原则中的第十六条“幼儿教幼儿”思想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混龄游戏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以中大班混龄、混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幼儿自愿、自选、操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两种游戏方式为实施途径,不断研究游戏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等问题。但教师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初步形成了社会交往能力,能与不同的伙伴互动,具有结交伙伴的意识和兴趣,但还有很多幼儿与伙伴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在建立与协调同伴关系的能力上比较弱,“合作、分享、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的能力比较低,游戏过程中常出现机会不均等现象,让弟弟妹妹成为观望者等问题。这些问题让教师开始反思:哥哥姐姐在游戏中的高控制、高要求让弟弟妹妹成了摆设,这是教师实践研究的目的吗?如何让异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做到游戏机会均等,真正做到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帮互助、共享游戏,合作后收获快乐的美好情感呢?

一、发现问题——游戏中的观望者

亮亮是大班的哥哥,甜甜是中班的妹妹。区域游戏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幼儿们开始选择游戏区域,亮亮说:“我们选择建构区。”然后直接拿了两个啪啪圈,就套到妹妹的手上,妹妹一脸无奈地跟着哥哥来到建构区。本次活动是搭建 “游乐场”,只见亮亮埋头苦干,“包揽”了所有的活,甜甜只能坐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姐姐们搭房子。过一会儿,她偷偷拿着一块积木想往上垒高,亮亮发现后,呵斥道:“别动!你不会的。”还把妹妹的那块积木直接扔到了地上。甜甜说:“我也要搭,我搭的是屋顶。”亮亮说:“你是妹妹,不懂的,你就看着我搭吧!”甜甜一脸委屈,低声说:“我会的。”但又不敢再次尝试合作建构,只能在角落里自顾自地拿着一堆积木玩起来。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混龄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合作交往概率与认知性格冲突几率同时增加。在大班幼儿增强责任感、荣誉感的同时,往往也剥夺了弟弟妹妹的自由度和游戏权,让他们成为游戏中的观望者,甚至有些哥哥姐姐认为这么做是在保护弟弟妹妹。

我园的混龄活动实践研究,是在为幼儿创设异龄交往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体会同伴间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有助于刺激幼儿脑部发育,进而促进幼儿认知冲突的发展,丰富幼儿的交往策略,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以获得成功感。

二、解决策略——让材料规则说话

根据活动的实施情况,教师提出了让游戏材料、游戏规则说话——游戏材料设计中的隐性暗示和游戏规则中增加两人共同参与的约定。其目的为每一个异龄幼儿创设一个更宽松的心理环境以及更多的交往机会和发展空间。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通过材料和规则的暗示,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新知,在互动的环境中乐于交往,享受交往的乐趣。

(一)采用任务单式游戏材料,提高幼儿互动频率

陈鹤琴先生的17条教育原则中的第九条:“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要因人而异,要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混龄游戏环境创设中,教师更应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既要考虑哥哥姐姐们“吃不饱”,又要考虑弟弟妹妹们“吃不了”,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利于发展的环境中获得成长。

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中,教师要提供不同能力和不同层次水平的任务单。每次任务单左上角用数字标记来暗示难度指数,数字越大难度指数越高。要暗示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选择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任务单,来完成相应的游戏内容。与任务单相配套的还有一张记录卡《摘星星》,这张记录卡的目的是为了让异龄幼儿间互相评价,督促他们进行有效互动,大班幼儿可以检验中班弟弟妹妹的完成情况。中班幼儿在大班幼儿的指导下,了解游戏结果,同时给哥哥姐姐贴上五角星。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一定比大班幼儿弱吗?不一定。实践证明: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幼儿教幼儿”“共同玩游戏”的方式,能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特别是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 提供现代信息采集设备,增强幼儿交往意识

陈鹤琴先生的17条教育原则中的第一条:“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等日益普及,移动学习正成为幼儿园教学游戏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智能手机、IPAD设备,让幼儿自己操作、摄录游戏过程,并在游戏评价环节让全体幼儿观摩评价他们的游戏结果,摄录人员介绍各小组人员合作的情况,特别是同伴间合作交往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游戏中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幼儿的交往策略。

例如,教师在建构区、表演区提供了平板电脑,因为这两个区都是小组活动的形式,教师在规则中安排了推选小组长的环节,由小组长确定各人员的分工。“第三只眼”教会了异龄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游戏机会均等,加深了同伴间的感情,使幼儿解决认知冲突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同伴间交往的意识。

(三) 运用互动有的趣游戏规则,营造友好合作氛围

陈鹤琴先生的17条教育原则中的第八条:“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如何提高游戏评价环节的质量,让教师更好地去观察与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进一步体现混龄游戏间同伴机会均等的原则,增强异龄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教师尝试运用互动性强、有趣、有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评价环节增加了“默契大考验”“勇夺人气王”两个内容,来营造友好合作的游戏氛围。

由此可见,以幼儿需要为前提,制定生动有趣的游戏规则,能更好地指向幼儿主体经验的获得。在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两种幼儿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中的素材,让幼儿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体,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渗透“激趣”并促使幼儿在游戏间相互观察、主动帮助,共同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在享受游戏机会均等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幼儿自主学习、合作共享的能力。

三、 实践意义——合作共享乐趣多

混龄游戏活动增强了幼儿合作共享的意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混龄混班的组织方式,在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玩耍,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为异龄幼儿间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沟通方式、情感体验的变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合作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师从关注混龄游戏中同伴间机会均等的问题入手,通过材料的暗示、信息设备的运用、游戏规则的制定,让幼儿能真正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培养其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体验合作共享成果后的快乐情绪,增强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妞妞是个大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让她与同班幼儿都无法愉快相处。混龄游戏活动的开展,悄悄地改变着这个小姑娘。活动时间到了,妞妞主动拉着弟弟的手,说:“我们去美甲店好吗?”弟弟说:“我不喜欢。”她说:“那你先去健身房,别乱走,等着姐姐来找你。”弟弟愉快地答应了。50分钟的游戏时间下来,妞妞不仅将弟弟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还带着弟弟坐地铁、喝咖啡,途中关心话语不断,始终与弟弟手拉着手,像极了大姐姐。老师说:“自从妞妞做了大姐姐,吃饭再也不是老大难问题了,也会慢慢地和同班同学友好相处了,不再像个刺毛球一样了。”而弟弟妹妹们也不再是游戏的观望者或游离在游戏活动之外而无所事事了,能与同伴获得同样的游戏机会,游戏兴趣度大大提高了。

混龄游戏活动作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的支架,教师将不断创设多样的活动环境、不断更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变化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学会沟通协商,学会获得均等游戏活动的机会,发扬同伴互助合作共享的精神,从而能为幼儿早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幼儿积极的个性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猜你喜欢
活教育陈鹤琴同伴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寻找失散的同伴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