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润生命 观察促成长

2018-11-13 11:50:28程春彦
好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蝌蚪小蝌蚪事物

文 程春彦

一、自然角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以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为科学探究的对象。”班级自然角作为班级区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应该成为幼儿探寻自然的一个窗口和探寻周围事物规律的有益场所。我们要使用好自然角这个智慧角,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策划一系列有挑战性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每个班级创设自然角的内容都非常丰富,但在自然角的管理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开学初,自然角花草郁郁葱葱,水生动物快乐嬉戏,青菜、大蒜、黄豆等冒出新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是几个星期后,再观察时就发现水生动物已经死亡,植物也相继枯萎。孩子们还没有进行探索,自然角就没有了,创设自然角的目的是什么,幼儿要从中学到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自然角中观察记录能力发展的依据

3~4岁 4~5岁 5~6岁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用多种感官活动去探索事物,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异同点。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事物的特征和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针对以上情形,我们认真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中班科学领域要求,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经验中可以看出,运用自然角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比其他教育方法更直观、具体、生动。在自然角里有多种类型的观测记录,我们要提高观察记录的趣味性,指导幼儿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三、自然角中观察记录能力的提升

(一)机会——创设种植环境,提供观察机会

在幼儿园种植活动的观察和学习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观察时间和空间。种植活动通常安排在适合的时间段,如晨间接待、自由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后、离园前等,这些时间段幼儿是分开活动的,自然角不会显得拥挤,从而提高他们观察的质量。

(二)放手——引导主动参与,激发观察兴趣

幼儿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设立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让其参与种植管理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空间,鼓励幼儿积极介入。在查询资料、参与环境创设中都能看到幼儿的身影,幼儿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引导幼儿参与材料收集。幼儿从家中带来五谷、青菜、猪肉、鸡蛋等,在认识食物的同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了解不同食物的分类,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喂养蝌蚪并观察蝌蚪的长势。他们每天来园第一件事就是和蝌蚪打招呼,观察蝌蚪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全身心的投入使幼儿渐渐对小蝌蚪产生了感情,在照顾它们时格外地爱护和珍惜,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爱心意识和观察兴趣。

(三)方向——适时有效指导,培养观察能力

《指南》中班科学领域指出: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在设计问题墙时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适时地抛出问题供家长与幼儿收集并进行探讨。还有一块区域是专门供幼儿提出生成性问题,如:为什么蝌蚪会死?蝌蚪的尾巴在哪里?为什么成长的青蛙会跳上岸?这些探究性问题都是幼儿探索和观察的结果。

饲养蝌蚪前,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较弱,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饲养活动开始后,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演变过程:许多又黑又圆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蝌蚪慢慢长大,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直到小尾巴不见了,小蝌蚪就变青蛙了。这个过程需要幼儿的仔细观察和教师及时指导,才能使儿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使观察能够长时间进行,让幼儿形成跟踪和观察的能力。

(四)方法——记录形式多样,提高观察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繁殖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自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记录方法:

1.图画记录法

饲养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爱观察,也喜欢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但用笔进行记录的能力还不够。于是,我们引导幼儿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记录,例如,前期蝌蚪为蛙卵,中期蝌蚪的体形为长尾圆头,中后期蝌蚪长了后腿和前腿。这本特别的“记录书”不仅记录了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小生命的热爱,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2.影像记录法

影像记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图片记录法,另一种是视频记录法。多媒体观察记录法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手段,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幼儿也特别感兴趣。我们每一阶段都会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观察小蝌蚪的变化,然后将视频传到班级QQ群,进行集中的视频展播,幼儿基本上都能自主地向家人介绍观察中发现的秘密,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契机——教师善于发现,延伸观察兴趣

一般来说,儿童喜好的行为,符合这个时代发展水平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取向的出现、新的行动、重复的问题、追究具体事情等,都是教育机会,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它们就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满足其发展。《指南》也指出:“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抓住机遇,积极引导。”

例如,在观察小蝌蚪时,一名幼儿晃动着装蝌蚪的盆,亲切地喊道:“喂,小蝌蚪。”小蝌蚪惊恐地向盆另一边游去。他开始晃动蝌蚪盆另一边,又喊道:“喂,小蝌蚪。”蝌蚪又向这边游来。她晃着喊着还不时地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哈哈哈,小蝌蚪真可爱,你游呀!”只见这名幼儿已经将蝌蚪抓到了地上,还用手指推了推蝌蚪的尾巴,蝌蚪在水洼中努力地晃动着小尾巴,看上去十分可怜。看到此情此景,教师连忙提醒:“轻点,别把蝌蚪弄疼了!”幼儿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回盆中;又抓起另一只蝌蚪放在了手心上:“宝宝,走啊!”蝌蚪没有动,他用手指碰了碰它,蝌蚪拖着小尾巴向前游了一下。看到蝌蚪有反应后他又将其放回盆中,挑起了另一只……教师参与式地询问道:“你发现什么了吗?”他笑呵呵地对教师说:“哈哈!没有腿的小蝌蚪是游啊游,两条腿的蝌蚪是爬呀爬,四条腿的蝌蚪是想跳又没跳动,又有点想游。”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延伸幼儿探索的兴趣,适当地进行提问和分享,让他总结出自己的发现并分享给小伙伴们。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或感兴趣的话题,从幼儿需要出发,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拓展幼儿生活的空间,并努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让自然角发挥出园所课程的最大价值,充分体现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的理念。

杜威曾说过:“幼儿有调查和探究的能力,探就是幼儿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我们应顺应此特点,用恰当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能力。没有观察记录,幼儿就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客观世界,也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让观察记录为幼儿的发展增添另一种途径。

猜你喜欢
蝌蚪小蝌蚪事物
海里的巨头蝌蚪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从蝌蚪到青蛙
小蝌蚪
小蝌蚪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2-11 16:49:43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小蝌蚪
小蝌蚪
启蒙(3-7岁)(2016年10期)2016-02-28 12: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