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
摘 要: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探究方法;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6
作者简介:王 诚(1989—),女,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八中学教师,本科。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准确地说就是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你的语文课,让学生静下心来融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提问、去思考。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而语文向来就有“百科之母”的美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认真对待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激勉小学生对语文的爱好与兴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以趣促学,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 找准定位,感受阅读的乐趣
(1)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教学大纲提供实用读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但能更好地读懂课文,而且有利于积累语言。如学习《静夜思》后引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学习《亡羊补牢》后引荐阅读寓言故事。
2. 根据课文特点,再现课文情境
(1)互动教学。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等描述情节很强的文章时,我就采取让学生到讲台亲身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亢音高唱地读,不留余力地演,使学生在讲台上积极快乐地学。
(2)体验教学。教学要以教材为主题,但这不是唯一的,社会和家庭中的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拼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拆分汉字、记住生字字形,学生领略了记住生字的技巧,在向同学交换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就会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赞许,心里就会感到高兴。
二、以读为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 精选朗诵,提高语感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佳作,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教课本上必须背诵的课文或精选语句,我还会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不要求背诵的一些精彩语句多读、多记。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语句和词汇的积累,提高对语句和词汇的直观感知能力。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宇航员翱游大空的图片和火箭飞行的轨迹,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请学生积极主动上台,朗读比较诗意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和中心思想,加深学生对课本里太空形象的印象和理解。
2. 海量阅读,品悟畅写笔记
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拓展知识面,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的益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前小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普遍偏低。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我每天都会严格要求学生大声朗读5分钟左右,找到课文中心思想并做好学习记录,摘抄优美词句和生字,根据中心思想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总结。每学完一篇课文后都会请一名学生上台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记录和学后心得。执教多年,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都有大幅度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作品的拓展积累合二为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领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
三、以写促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是一个好途径。结合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较少的现状,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或者读完一本课外书后都要求完成一篇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老师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语文阅读能力。目前,我所在班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和文章积累等方面成效明显,部分学生已能咬字发音准确,阅读铿锵有力,作文逻辑性强,字迹刚劲有力。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行动为学生在积淀、修养、风格等方面插上了飞行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M].上海: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