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安 刘旭芳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步走”宏伟目标的主力军,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主渠道作用,必须讲好中国共产党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执政党的可能性、必然性、可行性和现实性等四大内容。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则以承担这一任务为直接目标。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步走”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教育价值目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作过不同的指示,学界也进行过不同的阐释,但都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的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一般学科教育的知识教育价值目标外,还有信仰教育价值目标,并且这种信仰教育价值目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意图。简单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政治观念实现转变和提升的教育实践活动,“政治思想”就是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观念上层建筑。因而,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使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从而培养和确立政治信仰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信仰教育。[1]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信仰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不同的。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推崇的“忠君”观念和“大一统”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中央集权,资本主义社会宣扬“自由”、“民主”和“平等”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信仰教育必然是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也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信仰包括对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政府、领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五个方面合法性的信仰。[2]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是对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信仰,至少包括对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等方面的信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价值目标。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9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总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是培育社会成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唯一执政党的信仰教育。
二.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的主渠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进步的事业,就今天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大学生正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步走”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因为:第一,当代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主要建设者。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都超过1300万人,而同期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由699万人增至795万人,约占新增就业人口的55%,未来几年,这一比率还会略有上升。第二,当代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主要贡献者。现在在校大学生年龄为20岁左右,到2035年时37岁左右,到2050年时52岁左右。而20多岁至50多岁这一年龄段正是人生创造力和社会贡献率最佳时期,如有研究表明,科学家出研究成果的最佳年龄是在30-40岁之间,又如《胡润百富榜2017》显示,上榜富豪的平均年龄为54岁。因此,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关键对象是当代大学生。
我国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现状如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柴宝勇教授对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2015年)显示,在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态度上,66.1%的大学生是肯定的,但还有6.2%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3]而来自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等对全国35所高校大學生的随机抽样调查(2016年)表明,86.3%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说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还需进一步提高。
加当代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可以有多种渠道,如思政课教学、非思政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党团活动等等。当然,在众多渠道中,思政课教学是最主要的,因为高校思政课的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搞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下功夫。但相对来说,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因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以致“内化于心”,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三.高校思政课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应讲好四大内容
我国高校(本科)思政课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四门必修课。其中,《原理》、《纲要》和《概论》相关内容分别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执政党的可能性、必然性、可行性和现实性,系统地解答了极少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某些疑虑。因此,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中国共产党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讲好这四大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原理》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并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工人阶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最科学的理论和最伟大的实践相结合的无产階级政党必然是最先进的政党。《纲要》阐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概论》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的结果,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纲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阐述:带领中国人民奋斗28年,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民主党派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共和国的胜利的对照阐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
第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党的可行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执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纲要》和《概论》都阐述到,中华民族“站起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用短短的40年使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诠释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可以长期执政。今天的成功预示着明天将更加辉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走向“强起来”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同时,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和重大阻力。显然,这一伟大事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发现错误、抵制错误并纠正错误的政党,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历史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勠力同心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孝如,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信仰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13
[2]王宏强.政治信仰:概念、结构和过程[J].学术探索,2006(3):11
[3]柴宝勇.理性与功利:当今中国政党认同的现状、特征与构建途径——基于北京某高校的数据[J].理论月刊,2015(9):154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JGZD1721)。
(作者介绍:王明安,湖南文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刘旭芳,湖南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