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迎春
摘要:高年级小学生处于小学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学习发展铺就坦途。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知识的海洋宽广浩瀚,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独立去获取,这便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却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为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要大胆放手,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掌握学习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加强演示操作,抽象化为直观
数学的很多研究对象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别是高年级阶段接触的图形与几何。教师虽然可以通过绘图、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图形清楚地呈现出来,但是学生却很难通过观察理解几何的性质以及几何图形的变化,这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而考虑到小学生心性活泼,喜欢动手实践。所以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针对一些复杂的几何与图形问题,教师不妨指导学生加强演示操作。也就是借助实物模型将几何图形或者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本质。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二)》一课时,由于课本呈现的图形是静态的,学生只能去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并根据想象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也就是让学生用纸裁剪出各种图形,然后用手演示图形旋转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图形旋转的规律。而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则给学生下发一些圆柱形的纸筒,让学生裁开纸筒,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当学生对圆柱有清楚直观的认识后,便能顺利求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几何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渗透化归思想。实现化难为易
进入高年级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更高,范围更广。然而在面对一些复杂、陌生的问题时,学生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化归是指利用有效的手段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大有帮助。为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当学生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化归思想。即引导学生根据当前问题联想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将问题进行转化,使其变成熟悉的、简单的形式。从而实现化难为易,简化学生的探究过程。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圆和一个圆柱,并向学生提问:“我们当初是如何求圆的面积的?”学生经过思考,阐述将圆割补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之后我继续问道:“我们可以把圆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圆柱也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呢?”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很快想到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并在草稿纸上演示割补拼接的过程。最后,我便给学生重申“化归思想”的内涵,鼓励学生在遇到复杂、陌生的问题时灵活运用这一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颖高效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引导综合类比,构建知识系统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不断扩充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关联紧密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往往具有很多相似点。并且这种相似性,恰好可以成为我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切入点。而类比是指将两个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其中一个对象的特征去推断另一个对象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是数学探究常用的思想方法,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上,针对个别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综合类比的学习方法。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问:“本节课标题让你想起了之前学过的哪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正比例”。于是我提问道:“从名字上看,這二者十分相似。那么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猜测反比例的特点吗?”经过一番讨论,有学生答道:“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我猜测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变化方向不同,比如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减小。”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合作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而后,我让学生继续将反比例和正比例进行类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并帮助学生在两个知识点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系统性记忆。
总之,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科学新颖且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学习技巧。争取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