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娇 时光
【摘要】《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乐学的欲望,引领学生学会交流与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三段式 乐学 会学 学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78-02
一、启动学习是学生乐学的关键——乐学
三段式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启动学习。启动学习能否成功,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乐学的状态。《学记》中:“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所谓“乐学”,首先它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标志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确立;其次,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是“乐学”教学的起点,而“乐学”的最高境界则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达到“以苦为乐”的境地。
(一)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一面五星红旗 》这一课时,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雄壮的国歌、威武的战士、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场面,使学生震撼,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融洽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乐学”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是教和学的和谐共振,鼓励学生自求自得、质疑问难,重视学生的自学,善于给学生留下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真正实现师生双方的平等合作,最终取得教学活动的成功。
(三)巧設疑问搭阶梯,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学习遇到疑惑,不足为怪。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但教师若置若罔闻,学生必然感到学习很苦;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轻易获知,也不会尝到真正的乐。只有通过学生自觉吃苦的劳动,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因此要掌握好“乐学”的“火候”,既铺台阶,又让学生登台阶。而创造性的提问,则能让学生拾阶而进,伴有乐趣,又须再攀登,苦中有乐,逐步到达“乐学”的彼岸。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是使用“乐学”手段激发人的思维所不应忽视的方面,在求异思维中,学生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正是创造力最活跃的时候。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易于在这种状态下迸发出璀璨绚丽的火花。例如,我在教《花钟》一课时,学生第一次自主学习阶段,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问题:“花钟”是什么钟?它的表盘、表针在哪里?它又是怎么报时的?你还能找到哪些报时的花?学生依据老师的“导学提示”,借助“微视频”,自己静静的思考。
二、学会交流与探究是必要的途径——会学
三段式第二个学习阶段是交流与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化理解、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引领学生习得学习的技能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精心设计问题,指明合作探究方向
1.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众说纷纭,既言无穷也意无尽时
在上《古诗二首》咏柳和春日时,我设计了拓展探究的问题:春是什么?填写一句古诗。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春是“黄四娘家花满蹊”,春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倾诉交流与渴望发言也得到了展现。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
如,语文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后均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丰富,内容繁多,凭个人力量在短暂时间内无法完成,如果将每一板块分给组内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再小组合作交流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3.一堂课的重难点或拓展探究题,需要群策群力时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一个合作的效度以及探究的深度。例《杨氏之子》一课: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导学问题:“如果此时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黄君平他们又会怎样说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维的火花绽放,拓展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
(二)先思考后合作,给足合作时空
1.先思考后合作
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就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课上四十分钟是有限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很难有高水平的合作。三段式利用《学习任务单》,根据教师微视频,把学生自学前置,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给足合作的时间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合作。因为小组合作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作保障。只有时间足了,才能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否则极易形成“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师参与合作,走进合作现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指导小组的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规范行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乏一些南郭先生,一不小心将讨论话题延伸至无法控制之时,教师都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2.耐心聆听,发现火花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在巡视时,要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能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3.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组员在一系列的讨论题中无法把握重难点,也不会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布,也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谈论。
(四)教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撐,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个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做出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组员质疑。
2.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1)有序交流——守规则,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2)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个人都听得懂;(3)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争辩、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上下功夫。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激发更深刻的思考。
三、提升语文基本素养是最终目的——学会
三段式教学的根本任务:既丰富学生的认知,更促进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注重丰富学生的认知,但在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力度不够。“三段式”教学,不只停留在丰富认知的层面,而是通过组织不同方式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且通过日积月累的培育,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师生一起探究解决小组学习中提出的普遍问题,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突破对难点的理解,归纳概括规律性的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出学习方法。巩固性学习。多数学生通过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特殊学生,通过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四次学习,呈阶梯状逐步推进。前一次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后一次学习是在前一次学习基础上的提升。教师的“教”,镶嵌、融入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采用的方式是“引导、引领、提示、激励、评价、归纳、概括、铺路、搭桥、跟学生一起探究……”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基本的素养,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们愿意去学习语文,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G].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