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发展

2018-11-06 05:30梁荣召
赢未来 2018年31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学困生初中数学

梁荣召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今后学习理科、工科的基础,由于数学知识大多较为抽象,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故而造成一些数学学困生的出现。本文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運用心理效应探讨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效应;初中数学;对策

引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滞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进一步发展,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成为数学学困生。秉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心理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显著提升转化工作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围绕运用心理效应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第一,初中数学抽象性、灵活性的特点。初中数学中的函数、不等式等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一昧地照抄照搬,更是难以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数学知识较难,比较枯燥,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这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教师教学过于刻板。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一昧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自由发挥空间不足,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机会不多[1]。同时,一些教师在“光环效应”心理作用下,在教学中往往更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漠视学困生,这进一步打击了部分学困生想要学好数学的想法。

第三,学生自身原因。首先,部分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难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面对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变为学困生。其次,大多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比较活泼好动,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多过于依赖教师[2]。同时,学习方法不合理。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也没有复习的习惯,课堂学习大多忙于摘抄,没有认真去听讲课内容,更谈不上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此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不愿意去学习,一旦成绩便会打消继续学习的念头。

第四,家庭原因。部分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辅导孩子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另有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不得不将孩子交与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这些长辈更是难以辅导孩子的学习,一些长辈更是溺爱孩子,任由孩子玩乐,没有督促孩子学习,这也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另一大原因。

二、巧用心理效应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一)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

“攸勒加效应”主要指长期痴迷于某项事物,当受到外界的启发便会产生灵感,从而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攸勒加效应”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曾有学者对中外教学进行了比较,指出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让学生自己去触摸、去观察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苹果,而中国教师大多让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进行绘画,画出来不是“自己的苹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一昧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学习、理解与深化数学知识。同时,课堂学习上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调动学生强烈的创造愿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初步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教师手中的扑克牌中随意抽取一张,让学生说出牌面数字乘以3再加上4的结果,让教师在短时间内猜出学生所抽取的牌面数字。结果发现,教师每次都可以较快地说出牌面数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每次都可以猜到牌面数字?”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认为虽然牌面数字不一样,但是它们的计分方式是一样的。教师总结:“没错,虽然事物是动态变化的,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而我们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关系称之为‘函数。”在进一步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费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探究哪一种花费套餐更合算,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创造热情与学习动力,更好地挖掘创造潜能。

(二)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部分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学生的成绩去判定一个学生的优与差,认为这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在教学中漠视学生,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的热情与关心,更会挫伤学习自信心,致使师生沟通不畅。在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心理效应中的“南风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不是采取高压政策或者漠视学生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换位思考,主动去了解学困生的成因与心理特点,主动去亲近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3]。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通过课后交流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予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多鼓励与关心他们,如此一来可以较好地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困生可以向教师打开心扉,进而实现行动的自觉自愿。

(三)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学困生的情感一旦被教师激发,多数学生会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荷兰著名教育学家H.Freudenthal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反思能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强化数学意识,对学生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首先,教师应该为学困生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困生认知特点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激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生活以及薄弱处发现问题,层层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其次,在概念、公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困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学的概念、定理等进行反思,引导其逐渐由“知其然”转变为“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在解题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困生一步步去发现解题规律与思路,帮助学困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困生反思意识。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困生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将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父母辛苦的工作环境进行对比,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唤醒学困生学习动力,使其树立学习目标。

(四)重视对学困生的激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人在被给予更高的期望后,其表现也会相对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困生应该给予期望,多鼓励、激励学生,在教学与沟通中多给予他们善意的目光、肯定的语气以及及时的表扬,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

三、结语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学会巧用心理效应转化学困生,唤醒学困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郡伶. 初中数学学困生问题探究及心理引导策略[J]. 中华少年, 2017(31):128-128.

[2]郭建琴. 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与解决措施[J]. 新课程(中), 2017(11):229-229.

[3]李磊. 改变──从"心"开始──浅谈数学"贫困生"的转化[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3).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学困生初中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化解作文教学窘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