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

2018-10-29 11:15周亚娟木小燕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词汇教学大学英语

周亚娟 木小燕

摘 要: 本文从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利用词汇中蕴藏的人文因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掘其中的人文内涵,适当引导,发散和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词汇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宽松的人文情境,打造和谐课堂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人文素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国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显著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要加强学科教育(即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也十分重要。实现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目标,是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后关键时段,因此,双重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本文从高校英语教育的特点出发,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探究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英语词汇教学中,做到学习英语词汇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言人文性的内涵

《辞海》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王建峰先生曾在其著作中这样定义人文性: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范畴很广,主要是指包括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多个涉及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王建峰,2005,49)。语言的人文性的核心内涵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至今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确切定义。当然,代表性的相关论述是不乏有之的,例如语言学大师吕叔湘说:“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人文性是语言本体论产物,是就语言本身而言的。语言的人文性,其含义是:语言是人创造的,语言表现着人的生命活动。”(李海林,2000:225)。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指标,即人文精神——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因此,关注语言人文性,就应该关注语言的使用者——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

2.大学英语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性”资源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更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曾经有段时期,我国学者就如何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文化进行争论,最后的主流意见是辩证地吸收外来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蕴藏在其中的人文性资源,帮助学生放眼全球,理解国外的文明现象、生活习性、思维方式等,认同中外文化存在的差異,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文明,理解他们的价值观,积极地构建交流平台和基础,培养学生的涉外交际能力。总之,就像王守仁教授所说的:“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王守仁,2013:9)然而,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在使用英语学习型词典和掌握词汇的情况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缺乏人文性的教育教学一定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就好比点睛之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得到升华。可是一直以来,一些学生学习没有精神和灵魂的英语,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觉得英语难学。其实,这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试问,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否将人文性教学和工具性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是否将人文性教学和工具性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在做课堂教学评估时,是否将人文性教学和工具性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其实,随着现在英语的全民学习,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对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了质的提升。在进入大学之际,一些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不再和以前的学生一样,只会“哑巴英语”,而是有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准外交人才”,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渴望表现自己,参与课堂。所以是该我们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3.高校英语教学中缺乏人文土壤

3.1高校英语教学普遍一成不变。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模式悄然发生改变的时候,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墨守成规,仍然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等几十年前就盛行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师们一直都是高校课堂的主体,学生就像是书袋子一样被动地往里面装着各种听说读写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无异于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传授知识几乎成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人文素养的成长缺乏土壤。学者唐鹰曾指出:“照本宣科的教学行为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养成,这是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弊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基于某些原因,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词汇、语法及句型等是他们比较注重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形式熟得不能再熟,甚至漠然视之,自然不能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

3.2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人文素养。

四六级虽然已与毕业证、学位证脱钩,但四六级考试仍然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重视,老师重视,学校也重视。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将考到四六级证书作为学习大学英语的终极目的,听说读写就被放在学习的首位。教师们为了顺应“潮流”,满足“要求”,授课就围着考级转,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人文性的渗透与教育。

3.3当今大学对人文素养育人环境的建设重视不足。

晋代的傅玄有句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教育专家们越来越看重环境育人。大学生们不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他们多年接受的应试教育有关,与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关,还与高校的育人环境有关。充满人文素养元素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积极的环境。但在当下,许多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中缺乏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元素。由于同行业竞争的残酷,社会就业需求的导向,或者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大学过于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而对于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软实力重视不够,甚至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及办学理念的定位上有失偏颇。虽然学生是创造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环境的主力军,但他们的学习行为却受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及办学理念的指挥和影响。在一些高校中,英语专业教学表现出“快餐式”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而迅速填补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要求教师以“快速”的方式进行专门知识的教学,狠抓学科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4.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

在中国,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有利于贯彻落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这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解决前文所述的大英教学面临的诸多困境的有效途径。词汇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头痛的一个难点。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材料,词汇和语言的关系就如同砖瓦与房子的关系,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学习型英语词典学习大学英语词汇的同时,提高他们对相关人文性内容的关注度,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如何在词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人文情感和主观体验,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性,将二者兼修并重,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下是我们的几种解决方案和教学实践。

4.1发掘蕴藏于词汇中的人文元素,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决定于其内部环境,但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人道德的发展与情感因素有莫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导入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不良的情感则会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分级教学中的大部分学生词汇量本来很小,可是功利性的四、六级考试,使他们要面对的词汇量暴增,从而让部分学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我们就应积极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从所教学的词汇中挖掘积极的内容,对他们进行精神抚慰和疏导,扭转不利的局面,实现词汇教学与人文培养的双重目标。通过发掘词汇相关的人文内容,让学生把所学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启迪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达到逐步驾驭自己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反过来促进词汇的学习与掌握。《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大学英语》)中的很多词汇都可以在例句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如追求吃苦耐劳不服输的品格;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及走出狭隘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等人文精神。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American Dream”,主题为一个意大利移民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美国梦的励志故事。我们学到了以下重点词汇determination,vision, self-control, optimism, self-respect and integrity.我们可以给出例句:To realize your dream, you need determination and optimism.(为了实现梦想,你需要有意志力和乐观精神。)通过举例,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功课,没有恒心与毅力,没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不行的。這些内涵深刻的例句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作为一个完整的例句,从整体上更容易记住,帮助学生减轻词汇记忆负担。而句中包含的道理、经验、方法,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句子的亮点是词汇点亮的。

4.2深挖与词汇相关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站得高,望得远”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视野的开阔程度决定理想的高度和践行理想的程度,“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揭示了同样的道理。一种语言蕴藏一种文化,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的过程。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知识,增加人们的阅历,拓宽人们的视野。语言学家把学习语言失败的主因归咎于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蕴藏于语言中,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密不可分,绝对不可以割裂开来。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从学生学习词汇的情况看,他们往往重视词汇记忆而轻视词汇应用,也就是轻视语言承载的文化。显然,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没能把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与词汇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显然给学好语言造成了壁垒。深挖《大学英语》中的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个单词,其释义也许很简单,但当我们深究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时就会发现不那么简单。在了解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相关的知识,涉及许多的词汇。如了解西方神话传说,“不了解西方社会的神话,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西方社会的文学艺术和英国民族性格,也就难以全部地掌握其语言”。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Romance”主题中的Valentine这个词,有历史学家说这个词起源于牧神,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农业。无论如何,我们通过对这个词词源的学习,了解了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再如,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英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新航路的开发,英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词汇的来源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现代英语词汇的中心部分主要来源于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了解英语发展史,就能基本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关于英语语言的发展史可以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八单元得到大致的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有利于准确地理解词汇,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语言材料反映的人文观念,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开阔的视野基础。

4.3在词汇引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没有日常英语环境,中国学生的词汇量普遍偏少、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怕出口就错,这使他们害怕回答问题、羞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渐渐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思考。词汇量不足,是学生学习英语时开口讲英语的最大拦路虎,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可以从最常见、最基础的英语说起,用最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师生间用英语交流,形成日常英语环境,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词汇量也会逐渐增加。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如在《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How to Celebrate Holidays”,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如何表达谢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教授了学生关于感恩节的由来和其他西方社会重要的节日,拓展了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我们可以“Thank-You”这个词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英语学习型词典,查找与这个词相关的近义词,并举出经典例句,让学生明白Expressing gratitude is a moral virtue.(表达谢意是一种美德。)既加深学生对于gratitude这个词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告诉学生做人的准则,不失为提升大学英语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4.4打造宽松和谐的课堂,传播人文精神。

大学英语课程计划的教时是有限的,每一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为了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务必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过去,讲究“师道尊严”,虽然现在已经不兴这一套,但教师的威严还是摆在那里的,处理不好的话,师生之间就会有小隔膜,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间也充满着情谊,教师不应控制学生,而应引导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身意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交流的桥梁,在交流中学习词汇,往往能事半功倍,交流多了起来,所用的词汇丰富起来,词汇量就大起来了;关系融洽了,交流广泛了,道理明了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起来了,人文素养就形成了。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数目庞大的英语词汇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掌握,近乎不可能,也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但这些词汇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相关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有关国家、地区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相关人物的人物传记、为人处事的方法技巧等,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这些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升华学生的境界,增长学生的才干,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词汇、学习大学英语的积极性,那么,学习这些词汇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学习型词典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只要师生运用得当,这些工具书就会成为教学大学英语词汇的得力帮手,将会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時,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阿宁.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J].外国文学研究,2001(2):85-91.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李颖.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58-5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唐鹰.刍议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61-62.

[6]王建峰.语言的人文性[J].语文学刊,2005(10).

[7]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159(6):9-13,22.

[8]张玉春.浅析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92-293.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英语学习型词典的人文性与大学英语人文内涵的提升”(编号:Y20153340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词汇教学大学英语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