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对足月妊娠产妇产前及产后凝血功能的评估

2018-10-26 01:48张荣芳晁艳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0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纤溶血小板

曹 倩,张荣芳,晁艳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新乡453000)

正常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呈现生理性高凝状态[1]。适度高凝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2],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起生理性保护作用,但是过强的高凝容易导致产妇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栓塞的高危风险[3],危及产妇生命。产前及产后监测凝血功能状态,有利于临床预防产妇出血性疾病,避免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或血栓,以及发生DI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是监测足月妊娠产妇凝血功能的常规指标,但仅能反映离体血浆某一阶段的凝血过程[4],不能反映血小板和纤溶系统的活性变化。血栓弹力图(TEG)是对凝血因子启动、纤维蛋白织网、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纤溶过程的动态监测[5],可以综合反映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等情况,提供患者真实的凝血全貌信息[6],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及早干预高危产妇,预防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发生大出血。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诊的300例足月妊娠产妇和3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TEG检测,旨在探讨足月妊娠产妇临产前及产后的凝血功能状态,以便为临床提供更为特异的判断指标,利于临床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孕妇进行药物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诊的300例足月妊娠产妇(妊娠组)和3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临床相关数据。妊娠组产妇年龄 21~38 岁,平均(27.04±5.59)岁,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非妊娠组非妊娠妇女年龄22~40岁,平均(27.17±5.53)岁,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血凝仪(ACL7000、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TEG分析仪(CFMS LEPU⁃8800、北京乐普医疗有限责任公司)。TEG试剂包括生理盐水,高岭土(0.3 mg∕mL),CaCl2(0.2 mol∕L);配套的普通测试杯。

1.2.2 常规凝血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者静脉血后,将109 mmol∕L枸橼酸钠与全血按1∶9的比例混合,立即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取抗凝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2组的 PT、APTT、TT、FIB、D⁃D 水平。

1.2.3 TEG检测方法 采用TEG分析仪,取1 mL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至试剂瓶内,混匀静置4 min激活血液后,取340 μL移至已加入 20 μL CaCl2的普通杯中,选定测试类型为“CK⁃Citrated kaolin”,开始检测。检测指标包括 R、K 值,Angle角,MA、CI、EPL、LY30 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比较 妊娠组产妇PT、APTT、TT水平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D⁃D水平较非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TEG检测结果比较 妊娠组R、K值较非妊娠组显著缩短,Angle角及MA、CI值较非妊娠组显著增大,EPL、LY30值较非妊娠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妊娠组产妇TEG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R值分别于PT、APTT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1、0.530,P=0.02、0.03];K 值与 APTT 水平呈负相关(r=-0.412,P=0.02),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641,P=0.02);Angle角与 FIB、D⁃D 水平呈正相关(r=0.723、0.542,P=0.01、0.03);MA 值与 FIB 水平呈正相关(r=0.634,P=0.01)。

2.4 妊娠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与非妊娠组TEG检测结果比较 妊娠组产妇产后24、48 h,R、K值,Angle角,MA、CI、EPL、LY30值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产后 72、96 h,TEG 各指标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2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妊娠组非妊娠组300 300 n t P D⁃D(ug∕mL)0.42±0.30 0.24±0.21 2.68 0.010--PT(s)9.83±1.38 11.89±0.95 5.86 0.000 APTT(s)26.71±2.61 30.21±3.02 4.21 0.000 TT(s)12.20±2.07 15.14±2.66 3.25 0.002 FIB(g∕L)4.69±1.21 3.16±0.80 3.44 0.001

表2 2组TEG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2组TEG检测结果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妊娠组非妊娠组300 300 n t P LY30(%)1.32±0.89 0.48±0.61 4.56 0.000--R(min)4.48±1.38 5.92±0.89 15.05 0.000 K(min)1.31±0.33 1.91±0.34 21.60 0.000 Angle(°)71.05±3.81 63.10±3.88 25.30 0.000 MA(mm)67.95±5.58 60.60±4.29 18.09 0.000 CI 2.50±1.27-0.15±1.02 28.30 0.000 EPL(%)1.55±0.71 0.64±0.52 5.12 0.000

表3 妊娠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与非妊娠组TEG检测结果比较(±s)

表3 妊娠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与非妊娠组TEG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非妊娠组比较,aP<0.05

组别非妊娠组妊娠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产后96 h LY30(%)0.48±0.61 1.32±0.89 1.08±0.36a 0.84±0.22a 0.49±0.22 0.45±0.33 n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R(min)5.92±0.89 4.48±1.38 4.91±1.51a 5.22±1.52a 5.93±1.02 5.90±0.90 K(min)1.91±0.34 1.31±0.33 1.60±0.49a 1.70±0.48a 1.88±0.37 1.92±0.36 Angle(°)63.10±3.88 71.05±3.81 68.85±5.96a 66.45±6.17a 62.76±3.88 62.78±4.10 MA(mm)60.60±4.29 67.95±5.58 65.81±6.72a 63.71±6.19a 61.16±4.25 60.00±4.16 CI-0.15±1.02 2.50±1.27 2.10±3.81a 1.32±1.95a-0.08±1.34-0.27±1.07 EPL(%)0.64±0.52 1.55±0.71 1.13±0.38a 0.87±0.25a 0.59±0.22 0.61±0.19

3 讨 论

临产孕妇机体呈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这种状态有利于快速、有效止血,但同时又易形成血栓和发生产科并发症[1]。在孕妇生产时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高渗盐水引产、胎盘残留、宫内感染等[2],会导致组织损伤,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引起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同时血小板减低使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增加。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异常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排除DIC的可能[3]。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组足月妊娠产妇凝血功能增强,PT、APTT、TT 水平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D⁃D水平较非妊娠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妊娠期孕妇大部分凝血因子包括vWF、FⅦ、FⅧ和FⅨ进行性升高,抗凝因子如S蛋白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4]。足月妊娠产妇容易出现纤溶增强,出现出血性疾病导致DIC,但D⁃D水平仅能反映纤维蛋白原部分溶解状态,不能全面反映血液完整的凝固状态,缺少对血小板功能的监测,因此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

TEG检测能够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高凝、低凝状态,准确诊断患者的凝血异常类型,鉴别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不良、纤溶亢进等[6]。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组R、K值显著低于非妊娠组,Angle角及MA、CI值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结果显示,足月妊娠产妇凝血功能呈高凝状态倾向。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组EPL、LY30值与非妊娠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足月妊娠产妇纤溶活性增强。由于妊娠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容易引起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可导致纤维蛋白过早、过度破坏或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并引起出血[7]。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动态监测EPL、LY30值,可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早期诊断DIC。

TEG指标中R值反映凝血因子活性,代表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综合作用。K值、Angle角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代表血块形成的速率。MA值主要受纤维蛋白及血小板质量数量影响[5]。本研究结果发现,R值分别与PT、APTT水平有关,K值与APTT、FIB水平有关,Angle角与FIB、D⁃D水平有关,MA值与FIB水平有关。由此说明,足月妊娠产妇TEG指标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8]。

血栓和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产妇一旦发生,预后严重[9]。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组产妇在产后 72 h,R、K 值,Angle角,MA、CI值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趋于正常。孕妇产后凝血功能处于亢进增强阶段,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同时任何原发或继发性的凝血功能障碍均能造成产后大出血[10]。TEG可有效地监测产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在突发纤溶时,TEG可显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对产妇产后凝血状态进行评估,预防和诊断血栓及产后出血[11]。

综上所述,TEG能对凝血和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能够完整表达凝血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示真实的凝血情况[12],对孕妇产前、产中及产后凝血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及时动态监测TEG各项指标,可早期发现产妇凝血及纤溶状态的改变,快速识别纤溶亢进[13],为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提供抗纤溶治疗的参考,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保护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4]。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纤溶血小板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1例凝血因子Ⅻ缺乏症个案分析并文献复习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