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思维导引高考作文教学

2018-10-24 11:04吴宗建
关键词:素材审题写作

吴宗建

【摘要】 高考作文备考是语文备考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针对高考作文备考教学,阐释如何以“问题”思维导引考生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探究用“问题”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写作和素材积累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问题 审题 写作 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022-01

0

《论语·卫灵公》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对于弟子关于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提问中,孔子以“恕”答之,简要而精辟!而如果有人问以哪个词可以集中地导引高考作文教学的话,以“问题”一词答之即可!所谓“问题”就是审问和质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以“问题”思维导引考生进行审题、写作和素材积累无疑是一条牵住了高考作文教学牛鼻子的备考捷径。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稳中有变,稳的是基本沿用“材料+要求”的命题模式,变的是每年的材料样式和要求导向有所变更。全国Ⅰ卷2015至2017年的变化如下:2015年,社会时事类文字材料,父亲在高速路开车接电话,女儿多次提醒无果而报警,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6年漫画加文字材料题,内容为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考98分挨了打;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被揍,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表扬,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作文”;2017年文字材料题,“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纵观以上三年全国卷高考命题特点,要写好考场作文,考生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即“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审题)、“我们要怎么写”(写作)和“我们拿什么写”(素材)。在高考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可以以“问题”思维去导引学生审题写作、积累素材,导引学生不断地发问、审问和探问,培养“问题”思维。在发问中探究材料的本质,在审问中明确写作的方向,在探问中累积更具代表性的高层次素材。

一、以“问题”思维导引审题立意过程

要读懂“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首先必须读懂题中的材料语言、图像或符号,要不断探寻“材料写了什么”“材料内容启示什么”“为什么出现材料中的事件或现象(归因)”等问题。即提取材料的中心,掌握其主旨,然后确定立意,进行写作。如何弄清主旨呢?第一步,对材料进行压缩,以“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重要内容;第二步,审问“结果如何”,探究材料事件的意义;第三步,以果推因,追问“为什么如此”,探寻其原因。通过以上三步,最后探寻出的原因往往就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或揭示的意义。这主旨或揭示的意义即命题者潜在指示考生写作的中心或触发点。例如2016年漫画作文题,A同学第一次考100分(谁干什么),结果得到奖励(结果如何),第二次考98分(谁干什么),结果挨了打(结果如何);B同学第一次考55分(谁干什么),结果被揍(结果如何),第二次考61分(谁干什么),结果得到表扬(结果如何)。为什么?究其漫画内涵,原因就是“分数高则奖赏,分数低则惩罚”和“进步了奖赏,下降了惩罚”的错误教育观。考生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应是考生写作时要探讨的中心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发问、探寻和思考,写作的立意角度就自然浮出水面。

二、以“问题”思维导引写作布局过程

通过问题追索,准确立意后,考生就要着手“怎么写”的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必须思考“如何写才能契合命题者的命题指令和要求”“如何写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如何写才能让阅卷老师快速读出你所写的文章主旨”。考生能否达到第一个要求,关键是对题目“要求语”审读,例如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首先用弄明白命题者关于“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的相关指令,经过审读,指令不外乎三个:一是“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二是“所选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关联”,三是“写给外国朋友以更好地介绍中国”。依据这些指令,考生在写作中可选择两个或三个自己最熟悉的关键词,并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挖掘这些关键词的丰富内涵外延,即关键词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然后再预设与某一个或某一類外国青年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以“问题”思维导引素材累积过程

高考作文写作中,考生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关键在于考生有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时深入挖掘出素材中深刻的意蕴。所以,考生必须积极累积素材,关注时事热点,并思考如何使用这些素材热点,以此解决考场写作中“拿什么来写”的问题。关于素材积累,考生应思考几个问题:一是“我们要积累怎么样的素材”,二是“为什么积累这些素材”,三是“这些素材可以反映什么样的主题”。例如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所蕴含的概念、信息和意义就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代表,“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命题指令和要求切合了习近平主席“说好中国故事”的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所以考生要学会对当下数以万计的素材进行不断审问、思考和选择,同时,要审问这些材料的前因后果,探问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思想意义。

总之,“问题”是任务,是驱动,是思考的动力和源泉,要将“问题”思维贯穿于整个高考作文指导和训练中,让考生学会审问、思索和明辨“问题”,以此拓展视野广度,提升思想高度,写出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考场文章。

[ 参 考 文 献 ]

[1]广东高考年报(2017).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2.

[2]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中作文研究[J].吴琼.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素材审题写作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