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研究

2018-10-23 08:21王亭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胜任力网络环境辅导员

王亭

摘 要:辅导员的胜任力是能力水平、素质动机、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特质的内在、稳定的统一体,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网络环境为研究视域,对网络环境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问题进行了探究,从学校层面和辅导员层面两个维度提出网络环境下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248-03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胜任力是能力水平、素质动机、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特质的内在、稳定的统一体[1],这些胜任力的具备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胜任力理论被运用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依附于网络平台,增强辅导员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胜任力的新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在网络条件下的创新”,这意味着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辅导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要具备更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鉴别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就是说辅导员是由党委委派的高校基层政治工作承担者,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网络世界信息传播多样复杂,充斥着各类文化形态和言论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在网络环境之下,首先面临着网络对于其工作的冲击和考验,需要更加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对腐朽社会思潮、负面价值观念、错误网络言论以及言论背后操控者险恶用意的政治鉴别力,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敢于在网络中亮剑,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以辅导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辅导员的政治本色和理想信念。

(二)要具備更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通过《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得出,统计至2015年12月,我国已有2.87亿青少年网民,在我国青少年总人口中占比85.3%,增长率为3.7%;青少年网民中19-24岁占比最高,为48.1%。目前的在校大学生都已经是“95”后,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特别是随着手机移动网络的发展,几乎每个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且使用超过两小时的大学生占90%以上[2]。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的,在网络环境之下,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延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研究网络环境所带来思想教育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载体。

(三)要具备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网络因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很多移动新媒体、自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重大的影响。相比较大学生这些网络世界的“原住民”,我们的很多辅导员只是网络世界的“晚辈”和“移民”,要做好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辅导员比学生们更了解和熟悉网络世界,掌握网络具备做好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具有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需要辅导员能敏锐地辨识出信息的真伪,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和主旋律。其次要具有引导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进行网络舆情监控,疏导非主流信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最后要具有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在利用好丰富的信息资源主动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整合各项网络资源和网络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

当今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平台不断涌现,文化传播的速度在加快,社会思想环境日益复杂,网络环境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目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还很令人担忧,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对网络载体的重视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网络动态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辅导员所带班级数、学生数几乎都是超负荷的,而且他们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各方面的事务,辅导员们更多时候是要应付各项自上而下的事务性工作以及学生的现实、突发性问题,无暇也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网络的动态和情况。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层跨度比较大,年轻的辅导员对网络兴趣比较大、使用比较频繁,与学生网上的交流比较多;年长的辅导员对网络的兴趣比较小,即使使用飞信、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也是实际工作所迫,主动通过网络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很少,有的甚至连微信的朋友圈功能都没有开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网络动态也需要持续关注,在当前高校并没有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辅导员大多数对网络这一新载体的重视不够,认为是有精力做、没有精力就不做的事情,对于学生的网络动态无法及时掌握。

(二)对网络舆情的研判不够,缺少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

网络媒体上的信息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大学生们好奇心强、追求新鲜,对很多信息缺少分辨能力以及不被信息洪流淹没的能力,容易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信息以及错误舆论所诱导。而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对网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情进行及时的跟踪、科学的研判,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对学生网络动向不太掌握,对于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言论和行为很少能够持续关注,对于有些不良思潮不能做到全部有效甄别,甚至会出现点赞、转发的恶劣事件。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密切相连,人人都是新闻制造者、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学生们对于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学生利益的校园管理、学生奖惩乃至学生个体事件等,出于个人的好奇心和正义感,在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就会随手发布到网上,并转发跟帖,被网络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引发网络舆论酝酿发酵,对事实真相歪曲抹黑,使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棘手,对学生和学校造成很多不良社会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辅导员由于缺少敏感性,并没有及时对舆论演变做出准确研判,也没有在一开始传播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同时也不知道面对此类网络舆论事件如何进行干预和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引导,缺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巧。

(三)对网络技术的运用不够,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有限

信息技术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更新更是层出不穷,从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到人人网、论坛BBS、QQ、飞信,再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大。辅导员也需要紧跟形势,不断熟悉和运用网络技术,更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网络渠道,但目前辅导员在网络技术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辅导员对于很多网络载体的使用仅限于通知学生和一般聊天工具,对于载体的更多功能缺少研究,对于如何运用有效技术手段对学生网络行踪做到了解和追踪更无从谈起。对于浩瀚的网络资源,如何在搜集各种有效网络信息基础上,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权威性,实施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效互动,主动、积极发挥各类组织、社会公众、学生家长的重要作用还非常有限。

三、网络环境下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胜任力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31号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面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需要从学校层面和辅导员层面两个维度加强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胜任力。

(一)学校层面:顶层设计,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1.严把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入口关”。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治的骨干力量,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好辅导员的“入口关”。随着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来交往和交流,需要加强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在辅导员选拔相关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网络辅导员选拔办法》,明确网络环境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选拔的准入条件、程序、步骤等,突出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选拔那些德才兼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又擅长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使辅导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和现实需要,使辅导员在一入校就能够基本胜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构建系统化的辅导员培训机制。網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块阵地必须牢牢占据,既需要对辅导员开展政治培训,又需要对辅导员开展业务培训。一是要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辅导员政治理论培训,不断坚定辅导员的政治立场,提高辅导员的政治鉴别力,使辅导员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要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形势,开展网络形势和网络技术的相关培训,定期或不定期选送辅导员外出学习,做到每位辅导员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专题,每年开展一次校外专题培训,增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熟练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和网络技术知识,增强网络舆论把控的敏感度,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

3.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当前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已相对完善,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考核几乎没有。辅导员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必然要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得的工作负担随之加大,为全面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和主动性,首先要做的是构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激励机制,考核内容应当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情况、业绩以及教学技能等指标,并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同时,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辅导员的薪酬、职称、晋升等方面挂钩。还应拨出专款,用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的保障,对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效果和成绩突出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调动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使辅导员能够愿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投入精力、专心研究和做出成绩。

4.搭建网络思政队伍交流机制。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辅导员队伍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网络信息中心参加的网络教育领导机构,建立一支以辅导员队伍为主体,专家教授、党务干部、青年教师、学生骨干为辅的专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校网络教育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在这支队伍内不定期组织开展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研讨和交流,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的交流协同,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交流借鉴,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网络舆情的时候,团队能够协同作战,迅速做到应对及时有效。

(二)辅导员层面:自我提升,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1.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娱乐、社交的方方面面,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势不可挡,网络使学生在沟通、交流格局中个体性得到最大化凸显。如果不正视这些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没有任何生命力和说服力。因此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改变,辅导员必须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要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和严峻性,意识到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则和网络常识,认识网络环境和网络社会变化的基本特点,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手段教育引导好学生,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人文关怀,满足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成自己的职业习惯,使网上信息成为完善自我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

2.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鲜明的特征,所以辅导员必须全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网络环境下首先要求辅导员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转变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逐渐弱化自身的权威性,转变教育者的角色,切实将学生作为主体,学会利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其次,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辅导员必须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应对,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网络平台共享,通过网络的便利性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铺垫。最后,提升线上与线下合作的重视度,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在线上线下为其进行及时解答,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网络舆论的组合因素主要包含论坛、微信、新闻帖、媒体言论等。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使它吸引了无数的大学生网民参与其中,并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这种舆论又往往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强烈影响,因此正确引领网络舆论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辅导员不仅要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网络舆论对学生思想影响、网络发展对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还应当提升个人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网上动态,准确分析舆情信息,发挥好网上舆论引导作用,对于错误舆论和突发事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事件的真实情况,及时发布出去,占据网络的制高点,不断培养快速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4.学习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技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吸引着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与之打交道,“95后”大学生更加个性突出、想法新颖,会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因此,辅导员必须积极接触网络、使用网络,对大学生关注使用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论坛以及相关APP有深入认识,掌握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功能,经常运用这些平台去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习最新网络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还要不断更新新技能,不断深化对各项网络技术的认知,掌握网络技术的使用方式,搭建各种专题网站,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班级QQ群、论坛、微信群等聊天工具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霞.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构成及培养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02.

[2]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人民网-传媒频道.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R].2015-7-20.

[3]陈玉明.试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13):115-116.

[4]操菊华,康存辉.“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高校辅导员,2016(5):24-28.

[5]庄晨忠.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17(1):82-85.

[6]夏曉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62-179.

猜你喜欢
胜任力网络环境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