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生思想指导下的新时代民生建设路径

2018-10-23 08:21莫申容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莫申容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因而仍然存在一些較棘手的民生问题。新时代要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民生思想为指导,做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建设工作。

关键词:民生思想;新时代;民生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0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被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生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为新时代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探讨新时代民生建设的路径。

一、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基本思路

习近平提出了“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思想基本思路。这一基本思路是在总结我国民生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是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把握,按照这个思路一定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局面。

(一)守住底线

守住底线就是从底线思维出发,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满足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人民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七有”上取得新进展。尤其要守住困难群体的生活底线,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如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二)突出重点

习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在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可见,突出重点就是要把党和政府工作重点向重点群体、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倾斜。第一,重点群体。应重点关照老弱病残人员,尤其要格外关注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与此同时,还要关照农村生活困难群体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第二,重点地区。我们要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第三,重点领域。民生建设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老百姓能上得起学时,促进教育公平成为重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青年大学生的就业成为重点;解决温饱问题后,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重点等等。

(三)完善制度

目前,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建设民生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我国民生制度建设滞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简单地等同于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的民生措施差异大。进入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努力构建一套系统、全面的现代民生制度体系。凡是不符合增进全体人民共享民生福祉的制度,就是改革的重点,尤其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的保障制度[2]。

(四)引导预期

通过吸取西方福利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深刻反思,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绝不能不顾实际做出过高承诺,而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承受的财力范围内,做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事情。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群众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唱“独角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最终形成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解决民生问题的良好氛围。当然我们也要创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都有成功机会。

二、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民生问题的表现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经济转型的同时,社会发展各方面亟待改革,民生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义务教育得以普及,高校招生的名额不断增加,基本上满足了广大老百姓对教育的诉求。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仍然配置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我国的东部和一些大城市的教育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在西部很多贫困农村地区的学校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校舍非常破旧,师资严重不足。如何让老百姓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问题是老百姓一直以来特别关心的问题,能否就业,直接关系到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当前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发展,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竞争也更加激烈。虽然我国采取了许多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但人口基数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又不对等,就业岗位始终不能满足就业人口的需求。比如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除了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农民工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也面临困难。

(三)居民收入差距大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富差距明显。贫富差距大,不但会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很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一些地方频繁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与贫富差距大有着紧密关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方面看,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收入不平衡,制约着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因此,要高度关注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四)看病难、看病贵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因病致贫的家庭依旧存在。看病难、看病贵主要原因:一是专业医生与医院数量不足问题,如儿科医生严重缺乏;也存在社区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导致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必然加剧大医院的负荷,老百姓看病就更难,费用也更高。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集中在大城市与大型医院,而偏远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与医务人员方面则严重不足,给偏远地区的患者就医带来不便,加大就医费用。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五)房价与居民收入相偏离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目前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已远远超出居民可支配收入,使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尽管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一些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下,我国房价上涨的趋势仍没能逆转。如今要想在大城市有一稳定的居所,一个普通的家庭需要一生的积蓄,这将影响广大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如子女的教育、医疗、个人的养老等。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安定的居所,老百姓是不会有乐业之心的,应加强顶层设计,负起老百姓安居的重要责任,解决重大的基本住房民生问题。

三、新时代民生建设新作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子孙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3]习总书记从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各方面阐述了民生思想,对新时代民生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抓好教育民生之基

教育是民生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努力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第一,加快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公共教育经费投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力度。第二,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基础教育服务。第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第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第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師队伍,尤其要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一种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就业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实现就业,老百姓才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改善生活条件。因此,第一,要特别关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渠道。为此,要大力抓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要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民生思想,这一民生思想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创业带动就业能破解就业空间狭窄、就业岗位不够多的难题。第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化、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更需要搞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更充分就业。

(三)抓好就医民生之急

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可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一是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过去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疾病防治为主,更加注重健康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医疗资源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高效。除此之外,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等。

(四)抓好养老民生之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不可能再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将是一种社会常态。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而且需要发扬子女尽责、社会助老等文化传统,构建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同步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一方面,积极弘扬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老、敬老文化,在全社会开展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尊重、帮助老年人。另一方面,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一章论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积极态度和措施,要加以贯彻落实。

(五)抓好住房民生之要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梦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习总书记也非常重视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紧密联系起来,指出“住房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4]因此,要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一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要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二要努力抓好房地产调控,支持居民自住购房,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抓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三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要提倡租房也是正常居住的理念,租住的房子也是家。为此,要尽快补齐房地产租赁市场的短板,将住房租赁市场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2.

[2]刘志明.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2.

[4]本刊编写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J].职业技术,2014(Z1).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