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萍 雷艳妮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自信主要蕴含着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蕴含着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的自信;蕴含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01-02
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且是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的自信心,它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最深层次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做了精辟论述,不仅鲜明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且从多视野的角度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意蕴,坚定了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文化自信蕴含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文化自信,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三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把涉及国家、公民、社会的价值紧密融为一体。一方面,深刻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吸纳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文明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一)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同时,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基本的道德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
(二)必须弘扬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劫难而经久不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中华民族深厚久远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全体人民解放思想、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激励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唯改革才会进步,唯创新才会发展,唯发展才会长治久安。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水乳交融,为真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文化自信蕴含着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的自信
在习近平看来,让中国人足以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的自信。
一是坚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值得自信与崇拜,主要源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伦理道德,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追求和平的世界观、崇尚和谐的社会观、重视民本的大局观、人心和善的仁义观、坚守诚信的道德观、惩恶扬善的正义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等。无论对于历史、现实、未来都体现了无法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吸取其中的精神食粮,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正能量,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是坚定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深刻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深刻反映和集中体现。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体现的红色精神等,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因此,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正因如此,习总书记非常重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接班人。归根结底,坚持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就是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革命文化自信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勇往直前的动力支撑,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对理想和目标的坚持和追求。
三是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着力培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本身就是先进文化自信的崇高表现。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4]。
三、文化自信蕴含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一)文化自信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传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是在这条正确道路的指引之下,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扬帆远航的历史征程。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赋予了中国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这条道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对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蕴含着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追求。
(二)文化自信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坚持理论自信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党内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做斗争。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使我国正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平稳过渡,中华民族正以大踏步的发展节奏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从根本上讲,理论自信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信仰,也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神,吸收借鑒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价值认同。
(三)文化自信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之上的具体政治制度。无论是哪种政治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都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充分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价值诉求和价值表达,这种价值理想始终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指引,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特色。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自信上的集中表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有了基础和灵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
[2]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7-17.
[3]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6-05-10)[2017-12-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0/c1001-2833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