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乐学”:高品质课堂的重要维度

2018-10-21 10:39高海迪
关键词:课堂建设价值取向

高海迪

摘要:立足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基于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对教育本源的回归、对历史本源的回望,提出“向善乐学”教学主张。该主张凸显道德价值、聚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彰显德与能的相互统一。“向善乐学”教学主张引领下的课堂建设,需建构适宜的学习情境、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开展“快乐游考”评价改革。

关键词:向善乐学 价值取向 课堂建设

一、“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提出和价值取向

中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概念的界定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建构多样的实践智慧和教学主张,是一个挑战。

(一)“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提出

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我校提出了“向善乐学”教学主张。

一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培养21世纪新人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从校情出发,在思考“培养什么人”的实践中,我们把“向善”和“乐学”放在了首要位置。

二是对教育本源的回归。费尔巴哈说:“人是人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向善”“乐学”的人,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个性发展大有助益。

三是对历史本源的回望。“向善乐学”教学主张蕴含中国文化思想的优良传统,展现着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泰州学派王艮提出的“人人皆为圣人”“乐学”等观点,为我校“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提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二)“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价值取向

1.凸显道德价值。

成尚荣先生说:“道德品格是对能力进行价值判断,对能力进行价值定位,是对能力的价值滋养。”从“德”和“学”的角度看,“向善”是第一位的,“樂学”是第二位的;立德树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成器是第二位的。再从核心素养的提出来看,“必备品格”是一种道德取向,聚焦于情感、道德与人性的丰富与培育;“关键能力”则是“认知取向”,着意于人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选择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提出与推进,凸显的是崇高的“道德价值”。

2.聚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面向生活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面向复杂情境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王艮强调“百姓日用即道”……先贤们的真知灼见,都确证了一种面向生活的能力发展向度。“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提出,意在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发展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能力的本领,让学习充满活力与生机。

3.彰显德与能的相互统一。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向善乐学”教学主张凸显崇高的道德价值,关注学生面向生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向善乐学”的辩证统一,彰显德与能的和谐统一,并力求以能力为重,把道德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带动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实践样态

“向善乐学”教学主张指向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的新人。因此,故有的课程结构、教与学的方式以及评价管理都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和转型。

(一)建构适宜的学习情境

任何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但知识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助推器。因此,“如何教学生学习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向善乐学”课堂的建构,意在改变原有的知识学习的被动和封闭状态,更关注知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以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某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围绕“舛互”修辞手法知识点的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这位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句子:“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人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引导学生质疑:“这会儿你就走在草原上,看着、听着周围的一切。此时,再来品读这句话,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现?”学生回到文本再读句子时便提出了质疑:“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又看到了小鸟呢?”是呀,看不见什么东西,又看见了小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对于这个同学发现的问题,学生立刻来了兴趣,纷纷投入了讨论。此时,教师借机让学生将自己当成老舍,换位思考,自主释疑。一位学生说:“老舍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这是想说明草原的宁静;说‘看不见什么东西,这又是想表现草原的辽阔无边。”仍有学生质疑:“想表达草原的宁静和辽阔也不至于要写病句吧!”这一想法的抛出,让其他学生都没话讲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此时,教师加入了讨论行列:“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教室里没一点儿声音,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这句话矛盾吗?”学生答道:“我写作文时也会用这句话,但从来没觉得有问题。但今天这么一说,我倒有些糊涂啦!”教师又顺势引导:“南朝的王籍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大家说说看,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终恍然大悟,对“舛互”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类似的教学在我校各学科的课堂上都很普遍,就是想通过真实学习情境的构建,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以学生现有水平就能观察、思考、操作的对象,促使他们经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达至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水平和境界。实践证明,“向善乐学”课堂中适宜情境的创设,能让教与学的过程充满德性之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乐学的美好与和谐。

(二)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

从“灌输”到“理解”的知识学习,需要创设相关的真实情境,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素养学习观。此外,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学习引向实践。这就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设计了18个不同性质内容的学习任务群。其目的就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理解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统一和深度结合。“向善乐学”教学主张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科教学的任务,做好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加强情境、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整合,通过各种指向明确的任务组织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沟通课内与课外、连接现实与虚拟,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和思维,实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生长、素养的提升。

以语文学科中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以“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为主题,以探究“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司马迁的少年生活”“李陵之祸”“报任安书”等学习资源,通过还原故事发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心路历程。之后,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鼓励学生以给司马迁写信的方式,促进语言情感的内化和表达。同时,还让学生分组合作搜集伟大人物的苦难故事进行拓展阅读,以写演讲稿的方式表达“苦难是人生的老师”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教学是在一个个任务情境中展开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效果很好。如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脱稿演讲自己的文章:“自古以来,为正义、为朋友、为民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以自己的苦难换得宝贵的民族财富,以自己的血肉撑起国家的脊梁……”从他的表达便能看出,学生已将文本内容进行了内化迁移,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知。

“向善乐学”教学主张引领下的任务式探究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深度的情感需要,“乐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開展“快乐游考”评价改革

“向善乐学”教学主张的达成,除了关注“学什么”和“怎么学”,还需聚焦“学得如何”,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科学、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围绕“向善乐学”三大基本价值取向,推出了“快乐游考”考试评价。该评价有三个基本取向:一是关注学生的学科理解及其表现;二是侧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重评价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1.“快乐游考”评价的两个角度。

“向善乐学”教学主张引领下的“快乐游考”评价,主要观照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说游考”,即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强调“快乐游考”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玩中考、考中乐、乐中成长”,其基本特征是游园式、模块化、对话式、可选性。二是“教师说游考”,即让教师有自己的表达,对学生进行细化的评价。这一环节,“快乐游考”表现为四变:变“考场”为“乐园”;变“监督”为“陪伴”;变“淘汰”为“发现”;变“套餐”为“自助”。

2.“快乐游考”评价的具体推进。

“向善乐学”教学主张引领下的“快乐游考”评价,主要从三个层面推进。

(1)考官、导“游”的选定。“快乐游考”的考官团队主要由教师、家长和中高年级学生组成,所有成员各有担当,导“游”也是学生。学生考官和导游角色的设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了亲近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荣誉。角色的反串,会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

(2)考题的设置。我们的考题设定遵循主题化、模块化、童趣化原则,紧扣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尽量将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置于适宜的情境中,兼顾学生知、情、意、行的呈现与展示。以二年级语文学科考题的设置为例,我们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低级段学习目标,以现行教材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知识能力为基本内容编制游考考题。考题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为主线设置游考情境,引着学生在七个项目点帮助小矮人解决一些问题,最终遇见心仪的白雪公主。这样的考题情境设置,让考试变成了游戏,将学生带人童话天地,使其在“乐善好施,向善尚美”中体验与表达“美”和“善”,效果非常好。再以二年级的数学考题设计为例,我们立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以一二年级现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的知识能力为基本内容,设定“乐娃爱探险”的主题,设置“探险九宫格”“快乐大转盘”“乐娃巧动手”“藤韵廊趣味摘”四个模块,配以游考地图,在有趣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方向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探险意识以及思维品质的发展。在玩中考,学生一般都比较放松、愉悦,发挥也比较好。

(3)评价手册的制定。本着“分级评价、晋级挑战、多次机会”的原则,我们制订了适宜本校校情的“快乐游考”评价手册。从中既能看到过程性评价(快乐单项),又能看到终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如一、二年级“心中有数”午间微课程(每日5分钟),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墨香一刻”写字微课程(每日15分钟),意在考察学生的写字能力。“每日一评”“每周一晒”“每月一秀”确保了评价的全程化。期末,再由学科教师根据过程性资料形成单项综合性评价。“快乐单项”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又借助一档(成长档案)、一册(游考评价手册)、一台(各类创意性展示平台),为学生留下立体、全面的成长印记。这些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趣味生活,让学习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循序渐进中,学生便会逐渐成长为“向善乐学”的人。

核心素养的研制发布、学科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都代替不了一线教育实践者的创造性劳动和生成性智慧。“向善乐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实践,是建设面向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高品质课堂的务实性探索,这样的探索将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课堂建设价值取向
学习新课程理念,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下对构建高中数学和谐课堂的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程建设经验与成效
浅析武警院校电工学有效课堂建设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语言学课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