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关键词:目标导学 教学模式 初探
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能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导为主,以学生学会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能力。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目标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通过学习目标导学法的研究材料,我初步认为目标性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达标——学后反思。
三、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就必须有自主意识。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也是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的应有素质。通过“指导一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学生能够自觉地超前学习。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发展人”确立为教育的核心地位,把发展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教育的取向。在“反串”环节中,许多学生有了锻炼自己胆量和口才的机会,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组织能力。
3.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鲍威尔说:“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而不是竞争。”在小组互学互议中,学生的认知相互交换,智慧相互启迪,情感相互共鸣,不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还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相互交流信息,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学会多角度的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懂得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提出新见解。
四、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学生要会看书自学,善于结合导学案用笔划出知识的要点,对其进行简要的记录。然后,要求学生会求学,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学生要会合作学习。因为“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距的,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由于理解能力较低,自学水平较差,面对导学案有点力不从心。针对这一差距,在课堂上要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帮学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有些难度的问题安排同桌讨论,发挥同桌两人的智慧;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样使学生交流的参与度达到了100%,最后由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作汇报,展示小组的力量。这种讨论会促使全班同学思维的发展,达到全员参与思考之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明確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有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然后补充、矫正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团结合作,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堂有效交流的欲望,将被动学习变成了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自学与交流情况,注意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信息,针对课堂生成的资源适时诊断指导。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既然是主导,角色的定位注定了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全面关注与调空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中进一步把握学情,对要点进行精讲点拔。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教学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莫德胜.“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2]李培湘,李佳孝.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理论与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