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斌
摘 要:教学情境中的一种类型是问题情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具体是指学生需努力解决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其中教学问题情境中创设有课堂问题情境,老师可在课堂中设置问题,在课堂中,可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指导等。通过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可有效增加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探索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推广,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更加高。因此,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增加问题情境创设,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根据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本文就通过查阅分析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献,并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提供指导意见。
一、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的认识,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又称为社会背景下,学习者利用学习材料以及意义构建的方式进行学习。由此可知,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书本知识内容转化为情境问题,可使学生增加问题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现实生活
根据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可知,在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生活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明白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四舍五入”教学内容时,老师可通过提出“小红的妈妈在超市里买铅笔,铅笔的价格是一根0.23元,小红的妈妈买了7根,应该是1.61元,最后超市收了小红妈妈1.6元,为什么呢?”等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解决。由此,可使学生集中精神听课,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模式,并使学生了解到相关数学知识。
2.开展活动
根据调查显示,在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时并开展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时,老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序号排序,并首先使序号是4的倍数的学生举起左手,使序号是6的倍数的学生举起右手,之后老师可提出“怎么有4个同学的两只手都举起来了”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3.逐渐延伸
小学数学的系统性较高,前期知识为基础,后期知识为延伸和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时,老师应从知识点的相关联系上着手,将知识的延伸、变化、发展等,融入到旧知识中,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应先指导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计算41.75/25,然后在使学生计算41.78/25,因此,学生可得到除到被除数的百分位时仍有余数,继而学生产生疑问,在使学生计算41/25,学生可发现整数部分有余数,依照上述方法继续计算,可发现计算结果不变。由此可知,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不断发展,并增加问题情境,可有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大幅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老师可利用电脑演示,魔术表演等,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变化,并寻找出规律,即,10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若得到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当得到一块时?根据这种规律,并让学生进行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
结语
通过综述可知,使学生掌握到学习内容是学习的根本。因此,通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情境问题如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活动、逐渐延伸、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开放题等,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并且,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问题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学老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相关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6):112.
[2]王海.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南方农机,2017(14):190.
[3]蔡笃琼.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4(2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