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兰
摘 要: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重新厘定和认清的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蕴、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精神的导向引领,只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才能既立足传统又瞄准现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文化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文化中蕴藏着历史的继承性和时代的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同时,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流淌的血液,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也没有办法实现现代文明的突破。一个国家和民族积淀而成的文化是不可能被取消的,同时,当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以后,文化又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而來的必然要产生新时代的新文化,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需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
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界定
当我们去探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之时,首先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传统文化一词本身是否就已经发生了内涵和内容上的变化,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辩证的两种内容,优秀的和糟粕的,符合时代特质和终将被时代所抛弃的,而能够在起到作用,发挥积极导向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喷薄动力和强大动力。因此,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发挥其内生价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个复合体,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但今天我们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探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是单向度的文化复古,也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尊孔复儒,事物的发展即使曲折但从一般规律看总是螺旋式的上升的,历史的前车之鉴也启示着我们复辟之路是行不通的,如果与发展的方向和大的趋势相背离,也只能走向灭亡。因此今天探讨的以优秀的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在吸收优秀传统儒家文化的合理精神内核之后实现的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相伴随的是各种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碰撞的时候,如果没有本民族本国家的精神血脉,民族的凝聚力又从何谈起,尤其是,当物质财富已经丰富起来之后,人们更需要精神层面的依托,构筑起牢固的精神世界,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所在,而符合我国国情和特征,具有民族认同感和共识感的文化必须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根基,因为这个每一个中国人都抹不去的精神血脉。
此外,还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强大了的中华民族与优秀的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当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子被重新赋予了新的活力而大力倡导当代价值之时,也有一些声音在面对文化的重要作用时,走向了历史的虚无,就是将国家强大的最终原因归结为儒家文化的优秀,认为正是因为有优秀的儒家文化延续不断的发展,才有了今天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与繁荣。但需要认清的关系是,文化归根结底是现实的产物,它是一种依据现实、面对现实而有的反应和创造,如果没有人的现实活动何谈文化,也正是因为有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才有了时期和时代的更迭,只能说儒家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契合了不断发展的国家民族历史的现实需要,是强大了的中国才将儒家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向了更广阔的的世界,让中国的儒家文化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正如陈先达先生所说:“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就不会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孔夫子。”[1]
因此,在文化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必须认清二者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根本的指导原则,基于现实的需要、基于实践的理论去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去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
厘清了传统文化的界定和传统文化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之后,就需要接着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新时代,在“把握历史方位,洞彻中国实际”[2]的基本经验之下,摸清时代脉搏,让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现实的发展需要提供精神动力。
(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蕴
世界的开放格局和各国之间的交流互通带来的不仅是世界贸易网的形成、构建,伴随着商品物流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多元的文化,当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碰撞、融合之时,我们更需要自己能立得住脚的价值观,以便在文化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文化独特性的彰显,更是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之下应运而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随随便便的拼凑组合,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下,是在符合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要求之下凝练而成的时代精华。
在价值层次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着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统一关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一致,都包含着一种“大我”和“小我”的辩证关系。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提倡个人的发展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是从人对社会、国家的贡献来评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面临着重要历史交汇期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上,需要有一种家国情怀来引领和指向。在核心理念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贯理念,和谐大同、公平公正、爱国诚信等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在今天一些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不断显现的情况下,承载着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找准方向上的指引。(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43页)(二)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垫精神的导向引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单指各项经济指标的上涨,除了经济上的硬实力,更有文化上的软实力,且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纵观世界历史,许多不同国家、地区都曾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的某一阶段或傲视群雄或称霸一方,但今天来看,这些强大的过往都是史册中的一个点,而被人们长久的回味和赞颂的是延续到今天的文化与文明。先进的文明能够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后就受到了重视和认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更是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何时去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不能跳过和忽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前提和历史的积淀,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往来历史中最深厚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价值的充分发挥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文化自信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文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民族底蕴共同支撑起来的自信。缺少了任意一方面都不可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尘封史册,更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哲学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30.
[2]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