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香
摘 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当前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原则。民族声乐演唱原则是民族声乐界所有人士都必须要遵守的核心原则。随着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规范化和科学化。我国民族声乐相关人士也对声乐的演唱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就包含了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和审美标准,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审美标准
声乐是一门将音乐和语言有机融合的艺术,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原则为字正腔圆,这同时表演的审美标准。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演唱者应当采用字正腔圆的唱腔演唱,这样才能将民族声乐作品之中蕴含的思想以及内容传达给观众。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之中,他们主要是通过字、声以及情体现出来的,这三点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能够将民族声乐之中的美完整展现给台下的观众,通过对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以及审美标准进行研究,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
一、民族声乐演唱原则
现今,我国民族声乐对于演唱者有一个必须的要求,那就是吐字要清晰、动听。汉语的发音特点为五声、四呼以及四声,通过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表演者只有做到字正腔圆,才能够将曲目之中蕴含的情感、思想传达给台下的观众,展现我国民族声乐的主体。
在民族声乐演唱之中,绝大多数的字都是被艺术加工过的,因此,相比较我国民众在日常过程中交流用的语言,其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时要表现得更为夸张一些,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民族声乐的舞台渲染力,让字和腔统一。民族声乐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吐字清晰、咬字清晰,要收得干净利落,使民族声乐演唱之中的每一个字都保持连贯性[1]。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腔主要是民族声乐的音乐旋律以及风格的体现,它能够使声音具备立体感和厚度感,有效提高舞台渲染力。腔圆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当中的声音要优美和圆润。对此,民族声乐演唱者首先需要找准感觉、状态和位置,保证咬字的科学性。其次,在进行实际演唱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利用到声音的共鸣以及腔体,借此使民族声乐表演变得雅致、清晰、亲切以及甜美,从而有效将民族声乐之中存在的感情传达给观众。
二、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标准
(一)演唱时吐字要标准清晰
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之中已经被诗化,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当中如果吐字不够标准清晰的话,就无法将民族声乐作品之中蕴含的感情传达出来,引发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充分体会到民族声乐之中蕴含的内容和感情。其中标准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字的发音都要准确,这样才能够将民族声乐作品之中被诗化的字的美感表现出来,使民族声乐演唱变得更加优美,充分体现民族声乐作品之中蕴含的情感,有效提高舞台渲染力[2]。
(二)润腔
在进行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当中,演唱者在处理唱腔以及唱法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行腔。我国汉语结构具备独特的韵律,因此声乐表演者在通过汉语进行演唱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咬字行腔,润腔是在吟唱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主要是装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曲调。润腔同时也是一种特殊性的发音,是民族声乐的旋律在音高、速度以及时值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它具备比较强的随意性,通过润腔能够有效装饰民族声乐曲目的旋律,有效提高民族声乐的舞台渲染力。
润腔同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之一,它和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在西方文化之中,线性思维主要呈现块状,该类型的音乐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而在我国文化之中,线性思维是以音乐为表现,主要追求的为流动性。音乐是一种可以随意变化的艺术,而音乐的变化主要是使用曲谱进行记录的,因此音乐具备非常强度创造性,而这一特性在民族声乐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现。因此,如果想要达到让民族声乐唱腔变得更加丰富这一目的,民族声乐演唱者就必须要对曲谱进行加工,从而使其具备独特的韵味。而在实际演唱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声腔,从而有效提高民族声乐演唱的舞台渲染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欣赏的全过程就是审美。民族声乐演唱家的表演过程就是展现民族声乐美的过程。对于民族声乐演唱家来说,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以及审美标准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通过二者能够帮助民族声乐演唱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借此能够有效提高民族声乐演唱家的专业水平以及品味。民族声乐演唱家只有具备充足的艺术素养以及崇高的审美追求,才能够将民族声乐之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展现给台下的观众,促进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小超.理性研究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和审美标准[J].艺术评鉴,2016, 08:75-77.
[2] 黄慧慧.对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辨析[J].音乐研究,2014, 05:123-127.
[3] 陈姗姗.2001-2013年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现状微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