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因为声部特征,其教学难度一直较大。本文将通过对民族男高音声部特征进行分析,借用强调共鸣腔体运用、注重歌唱气息调整、保持良好起音状态、注意换声区的训练等方式优化男高音的发声技术训练,并有效运用换声区的巧妙过渡、歌唱音色的调整保持、演唱曲目的循序渐进等方法拓展男高音的歌唱能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男高音;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KJGY1312”。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民族声乐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不断沉淀和演变,发展成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声乐表演形式。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民族声乐男高音表演者一直处于奋力赶超的阶段,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男高音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成为各高校声乐教学的难点,需要民族声乐教学者积极探究。
一、民族男高音声部的特征
1.音色亮丽。民族声乐的特征之一是音色亮丽、高亢。中华民族是用鲜血铸就的民族,民族声乐的歌唱音色犹如鲜血般亮丽,这与我们的历史和审美紧密相关。中华民族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其曲风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黄河岸边的乡亲、《船工号子》、《黄河泰山》等等,这些曲目都选取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题材。民族男高音在对这些音乐的表现中,通过气息的运用、共鸣腔体的调整、高中低声区的变换、真假音的转换,用亮丽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
2.音域宽阔。由于现代的民族唱法在发声方法上借用了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在歌唱音域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由于唱法与表达方式的不同,民族唱法在表演过程中突出较强的“民族”意识和审美,通过在歌唱发声中合理的运用身体的共鸣腔体,音域宽阔,让中、低音区甜美、通畅,高音区亮丽、有力而充满震撼。
二、民族男高音发声技术训练
1.强调共鸣腔体运用。在民族男高音学生发声技术的训练中,通常强调共鸣腔体的运用。男高音学生运用歌唱共鸣腔体的侧重点不同,则歌唱音色、音量就会发声变化。在民族男高音共鸣腔体的训练中,可以运用以下方式:(1)中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和欧洲美声唱法有着一定区别,其中共鸣腔管比之欧洲民族声乐表演者较细、较短[1],咽、喉腔的开放程度窄,相对来说民族声乐演唱要求喉结的稳定性较松,发出的声音较为集中、结实、明亮,与这些特点结合,民族男高音学生在演唱和表演中要适度的使用共鸣腔管,便于歌唱曲目的咬字清晰;(2)加强对“三腔”的训练,即演唱曲目中打开喉咙、抬起软腭、放松下巴,通过训练有效的提升歌唱泛音共鸣,提升声音的表现力。
2.注重歌唱气息调整。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强对男高音学生歌唱气息的训练是教学重点。如何加强男高音学生歌唱气息训练,可采用以下2点:(1)讲究气口,气口是指民族声乐唱法中吸气点和吸气方式的方法。男高音学生在歌唱发声中要加强歌唱气口的练习、加强偷气、抢气、快吸气、慢吸气、浅吸气、深呼吸等气口的讲解和练习,为了在曲目表演中美化唱腔,教导学生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音长之后增加气口;(2)加强腹式呼吸的训练,在气息训练中注意男高音学生的呼吸是否均匀、平稳。
3.保持良好起音状态。保持良好的起音状态会使男高音学生的声乐学习的变得轻松,能增加音乐弹性和持久性,能有效提升民族男高音学生对声带运用的合理化,减少男高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声音的滞重。
三、民族男高音歌唱能力扩展
1.换声区的巧妙过渡。民族声乐教学中,注意换声区的训练有利于提升男高音学上的声乐演唱能力,有利于男高音提升民族声乐的表现力。换声区的教学训练,要求学生有效的结合气息变化,用将气吸的深而沉,做好气息的有效存储,为换度过声区提供保证;同时随着音域的高升,逐步以头腔共鸣为主,音量减少、音色感觉变暗,提升男高音换声区过度的平稳度,巧妙的渡过换声区。
2.歌唱音色的调整保持。音色是歌唱的生命,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注重歌唱音色的调整和保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男高音学生通过呼吸的调整、腔体的运用等技术手段保持歌唱音色的统一,针对每句歌词的曲调结构进行艺术处理,保证音色的平稳发挥,民族声乐表演强调歌唱音色的整体性,要让歌唱音色保持一个水平线上。
结语
为了培养优秀的民族声乐男高音,高校积极开展男高音声乐训练方法的改革,着力提升民族男高音学生的歌唱能力,为民族声乐男高音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同时,通过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对男高音发声技术的训练和歌唱能力的扩展,促进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为更好的培育民族声乐人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红岩.声乐教学中示范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从声乐教学中看教师的示范作用[J].音乐创作,2014,06:192-194.
[2]郭红岩.声乐换声区示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4,07:41-43.
[3]张名.关于快速掌握高音演唱技术的探索和成果展示[J].音乐时空,2014,23:34-36
作者简介:唐博(1982.7—),男,汉族,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