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增强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和语文素养培育的重任,还要求全体师生重视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储备等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陈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列举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端,探讨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内涵渗透和融入语文课堂。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即为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合理地将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内涵渗透和融入语文课堂。学生在初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共同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培养初中生文化素养和综合品质的核心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效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改善现如今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集体意识欠缺的状况,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以及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品质,进而推动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2 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确价值观念能够给予学生正確的指引,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初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初中是学习生涯中的黄金时期,学生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为高中乃至未来的学习打基础。所以,为初中教学打造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显得尤为关键。语文是所有学科课程的基础,然而在初中语文关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教学中,依旧广泛存在着很多问题: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式教学观念已为多数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但部分教师仍采用“灌溉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抽象晦涩难懂,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2 教学方式不合适,学生很难理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来。但仍存在部分教师多媒体运用不熟练、未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等问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欠缺,再加上传统文化多用文言文描述,与日常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生思想不成熟、理解力较弱等原因,导致初中生很难完全准确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
2.3 部分教师业务能力差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行动。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语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较差,自身不能很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更别说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了。
3加快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3.1 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开拓思路,探索运用新手段、新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加强在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进行新教学方式尝试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用过的方法注意进行总结归纳,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减,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那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比如将古典故事小视频或学生饰演的美德小品引入到课堂上来等,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也可以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更久远地传承下去,积极开拓思路,挖掘出更多的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参考并积极向学生们传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发出光彩。
3.2 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才能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自身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语文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在向学生授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教学目标等。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快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3.3引入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
挑选传统文化中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讲授,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在几千年中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选择性的引入趣味性强的传统文化,以兴趣为向导,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发动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参与,体会其中的道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更直观的感受。民俗文化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趣味性高,增加了学生探讨、参与学习的动力,并转化为学习传统文化乃至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课堂入手,联系学生的现状与本土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语文学习。
3.4反复诵读经典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想要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反复诵读经典,“温故而知新”,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到不同的文化知识,对文章产生不同的理解,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陋室铭》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一遍遍得到新的体会:有的学生认识到要淡泊名利,有的学生认识到要洁身自好,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采用诵读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经典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思想与心智尚不成熟,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拓宽其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将传统文化深值于心,进而让学生用心地学习传统文化、钻研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地方法、手段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培育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引领者—语文教师更要积极开拓思路,挖掘出更多的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参考并积极向学生们传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发出光彩。让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从课堂入手,联系学生的现状与本土的民俗风情,以兴趣为向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促进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作者单位:洞口县石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