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实践应用

2018-10-20 04:19张嘉敏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

张嘉敏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老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戏是幼儿生活与身心发展的需要,养成教育的从小培养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始终是幼儿教育探索的主课题,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老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能积极地获得各种知识、经验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05-02

1.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1.1 目前关于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关系的研究及启示

不同课程概念下的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不同的课程概念产生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是我们认识幼儿园课程和游戏之间关系的前提。幼儿园课程概念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课程即学科。这是建国以来影响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关于课程的一般看法。课程是成人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各学科体系中抽取出一定的知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例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六门课程。从这种课程观出发,游戏与课程可以有两种关系:游戏作环节;游戏和课程完全脱离。

(2)课程即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学习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一种课程观。所谓学习经验是指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客观存在的知识和主体对其主观认识与理解。这种课程观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课程,关注幼儿在幼儿园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从这种课程观出发,游戏既可以作为幼儿重要的经验,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也可以作为幼儿建构经验的重要方式而成为幼儿园课程事实的“形式”或“途径”。

(3)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安排的一切活动。这种课程观认为“教育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实际上,从这种课程观出发,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由活动构成的课程内容或课程的组成部分。

1.2 实践中的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教师在专门设计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角色游戏、教育游戏等形式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1)平行互补型。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也就是,课程主要是教师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游戏与课程在内容上没有交叉关系。“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

(2)交叉转换型。先有教学或游戏,再应用有关经验转换为游戏或教学。例如:主班老师利用活动区时间进行分组教学(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配班老师负责照看在活动区活动的幼儿。

(3)相互融合型。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幼儿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例如:教师在专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角色游戏、教学游戏等形式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结合的两种形式游戏和课程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游戏可以生成课程,课程也可以生成游戏。

2.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与幼儿园其他课程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整合中起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许多场合,游戏成了各级教学目标、按教师的意志和计划进行的活动,而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却悄悄的被游戏替代了。[1]事实上,游戏和教学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例如,在音乐游戏《小猫捉老鼠》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现美,又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的良好品质,通过弯腰、跑跳的表演,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使幼儿园课程变的更为完善、更为生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只有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和价值,这样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游戏和教学这两者各自的价值。

(2)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其他课程的兴趣。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是游戏特有的属性,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们可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突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比如玩串串珠的游戏中,孩子可以锻炼其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可以认识珠的颜色,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規律排序。就一种玩具就可以有多种玩法,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知识技能。

(3)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为了让孩子的区域活动充满阳光与乐趣,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给孩子们粘贴了各种棋盘,孩子们可以自由的下棋,整个游戏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添设了迷宫、沙包、跳绳、滚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动时间,一簇一簇的孩子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使幼儿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这种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让孩子受益无穷。通过游戏进行情感教育的效果也很好。要使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发挥作用,不仅要求游戏设置要科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整合。如:我班的语言区除了让幼儿阅读图书、讲故事,还会让幼儿制作图书,让幼儿把平时已经阅读过的图书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画完之后就是幼儿自己制作的图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画的内容给同伴讲述故事。

3.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

3.1 儿童的生活需要游戏

游戏与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3]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情绪情感、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它不仅构成了儿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游戏也是儿童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儿童的生活中,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游戏。

3.2 游戏与学习关系的新认识

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影响到目前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总担心让儿童游戏就会放任他们,影响其发展,殊不知,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4]游戏的过程是儿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进程中,儿童的学习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使其经验得以扩展、丰富、改造与提升。“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在游戏中,儿童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有对做人准则的道德规范的实践与演练,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尚和体验。”[5]游戏与学习由此是不可分离的。当然,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6]忘我地投入,儿童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

3.3 游戏与课程之问的必然联系

儿童期是人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将会影响个体的一生。儿童期也是游戏的时期,游戏是贯穿儿童生活纵向历程的通道。在游戏中儿童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各种角色及其快乐,以生命体自然的形式获得满足并得到基本的发展。”[7]但儿童在游戏中不能自觉、也没有能力使这种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完全顺乎社会的要求,也不能确保其发展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所以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必须适时引入课程。事实卜。幼儿园的游戏与课程经常是缠结在一起的。幼儿园的游戏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课程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而且,“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種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如:在游戏“找好朋友”中,每位幼儿身上都贴着一个数字,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就随便走动病观察同伴身上的数字,当音乐停止就要找到自己的相邻数并抱在一起。游戏可以生成、整合课程内容,课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活动,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4.价值转变背景下的实践建议

(1)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是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本学期虽然区域活动能够与当前的教学主题联系起来,但是区域投放材料层次性与阶段性不够的现象。这样投放的材料就出现了重复为同一目标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材料而且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在材料与主题各阶段目标切合的前提下,同一份材料,由于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根据活动要求,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材料,让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要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让高中低水平得孩子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2)任何主题必然包括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未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如:在美味的餐厅主题中,有许多客人过来点餐,但是工作的人太少了,忙不过来,那么孩子们就应该想办法,如何继续进行活动,有的说愿意继续等,有的说我来打工,有的说我来做大厨……于是大部分幼儿愿意自己打工给其他顾客上美味的食物,为了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大大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是在游戏与课程共同价值目标统摄下游戏与课程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它们之间不是并列或综合的关系,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有序的统一。整合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对自由的伸展空间。同样,整合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只有让幼儿有相对自由的主体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整合,强调关注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刘懿,徐旭荣.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研究综述[J].都市家教,2010(8).

[2]郑三元.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3]刘晓燕.游戏与儿童.学前教育研究,2001(5).

[4]黎安林.走进幼教实践——全国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综述.幼儿教育(教师版),2005(5).

[5]丁海东.游戏:给予儿童有灵性的生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2-3).

[6]壬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7]白乙拉.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0)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