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受到广大教师认可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在现如今的教学中仍然有教师对于这一模式认识不够,不能够将其优越性发挥出来,无法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能够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一点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构建;教学策略
小学生该如何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这些问题长期地困扰着每一位小学数学的教师。小学学生有着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耐心差等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都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增添了难度。但幸运的是,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情境教学模式也逐渐地走向成熟,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情境教学模式的掌握就成为了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能力。情境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学放到某一情境中,利用情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来给学生以更为全面更为显著的刺激,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所要做的也就是学会如何构建情境和构建什么样的情境。
1引入故事教学,构建故事情景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情境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可以从故事情境的构建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配合上相应的图片和音效表现,让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学生正处于兴趣导向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基本是完全被兴趣所影响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兴趣差异较大,使得学生们一直表现出上课不认真的状态。有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故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将学生们带到故事的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易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兔子盖房子的故事。话说森林里有一位小兔子,有一天他想要盖一个新房子,于是他的朋友们给他送来了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小朋友们你知道小兔子最后是如何盖房子的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就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拼凑图形建造房屋的方式来加深这一认识,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2精心设计问题,集中学生注意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情境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来进行教学。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直接抛出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然后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并且通过问题给整节课堂的思考定下了基调,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可以充分地运转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出于对问题答案的渴望,学生们往往会处于相当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了。
比如,在“时、分、秒”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就可以先声夺人,抛出一个问题:“时间是什么?”,然后再在这个问题之下更加具体的分出几个小问题:“如何表示时间?”、“你见过哪些表示时间的器具?”、“你知道哪些描述时间的单位?”。在这样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所思考的内容就十分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同时,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当的满足感,使得他们能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正面的感受,也就让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了。
3联系现实情景,开展角色扮演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情境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用角色扮演这种更加具体同时也更加真实的方式来模拟现实情境,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日常。小学数学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学生们所学的知识都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因此,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与所教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从而将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化、简单化。而且这样的教学也将会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从而形成实践意识。
比如,在“加与减”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商店老板和顾客,通过买卖的形式来进行数字加减计算。老板需要通过顾客给的钱和所买商品的价格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而顾客也要通过自己的计算看一看老板有没有坑自己。这样一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们却都锻炼了自身对于加减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其效果远比单纯的认知记忆要好得多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情境教学模式,首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营造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最后还可以通過对现实情境的角色扮演来促进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