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当先,体验为主

2018-10-20 03:24陈尚藉林元秋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初中体育学习兴趣

陈尚藉 林元秋

摘 要:体育运动的训练过程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能坚持完成训练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以培养兴趣作为内在驱动力非常重要。我们在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中,以“培养运动兴趣,加强学生体验”为核心要点,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在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学习兴趣; 体验教学

新一轮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案的落实,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秉持“健康第一”的原则,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丰富且有趣的体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生活与学习中,让他们因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如何让他们获得运动体验,本文将作如下分析:

一、尊重个体差异,落实多元教学策略

以往我们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总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会让他们感到厌烦,甚至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全新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他们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通过创设多元教学方案,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形成强烈的体育运动兴趣,潜移默化中提升终身体育能力。以“跳绳”课程為例,我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训练需求,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一,当学生刚接触跳绳时,以掌握基本要领、培养跳绳兴趣为主,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之间互相指导、互相纠正动作,掌握最简单的双脚原地跳绳方法。第二,在具备跳绳基本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跳绳的难度,从双脚跳变为单脚跳,各小组之间互相比赛,考验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第三,继续增加跳绳的难度,从原地单脚跳变为行进间单脚交换跳,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在大家相互配合与相互竞争中,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观赏性。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形式以及差异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始终对跳绳训练保持新鲜感,并且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原本单一、乏味的跳绳训练变得趣味十足。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学习体验

一节有趣的、有效的体育课程教学需要不断的实现信息流通,师生之间通过传播信息、接收信息、消化信息等多种形式落实学习任务。自多媒体技术走进教育领域以来,颠覆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育模式,它以生动、立体、形象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更易于满足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重体验,带领学生进入不一样的学习情境。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也不能离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以外,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体育课堂氛围也很关键。例如学习“障碍接力赛”时,我们在操场上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游戏场景:拉起排球网,铺设棕垫,并画出一道“敌人封锁线”,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现场播放冲锋号的背景音乐,机枪与炮弹的声音相互交织。这样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感到振奋人心,他们迫切地想要参与活动中,与队友之间传递“接力棒”,齐心协力地“打败敌人”。传统的接力赛训练,学生怨声载道,尤其女同学非常不愿意参与,经常逃避上课,但是我们有了真实的学习情境,丰富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再加上富有韵律与节奏感的音乐背景,能让学生愉悦身心,在快乐的情境氛围中完成训练目标。

三、完善评价制度,树立体育锻炼自信

评价既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也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反馈,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学评价环节,根据体育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帮助学生维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赞赏与激励中树立自信心。过去,我们常常忽略评价的重要性,或者简单地以老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一带而过。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教学评价应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我们要把评价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凸显个性。例如课堂组织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小组学习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氛围中;再有,老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既要老师评价学生,也要学生评价老师,大家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案或活动规则,他们更乐于遵守和执行。最后,改变过去以期末成绩定夺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既要关注期末考核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包括是否主动参加体育训练、是否具备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能否端正体育运动态度等等,只有多元主体、多元内容的综合性评价,才能激起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评价有效性和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激发终身体育意识,这是新时代体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点,也是教育改革的主题。我们要秉承“趣味性”“实用性”的教育原则,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关系,从各个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在快乐的体验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丽霜.解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5):138.

[2]曾其周.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速读(下旬),2018,(9):261.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初中体育学习兴趣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