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高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看待事情,从而更加全面、客观、深刻地看待各种事物,对于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62-0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初中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客观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对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严谨求证,在不断的辩证思考中培养起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一、构建多维度对话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起多维度对话模式,消除学生对教材的信赖以及对教师权威的盲从,为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打下深厚的基础。例如在《与诚信结伴而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讲解“诚信”的概念,而是先让学生列举一些历史上与诚信相关的典故。于是,有的学生谈起了“曾子杀猪”中的诚信;有的学生讲述了商鞅“立木为信”,于是变法成功;有的学生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致西戎来犯,身死国灭而为天下笑……教师还可让学生谈一谈“自2015年起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畴”这一举措背后的意义。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是非的判断能力。
二、引导探究性学习
培养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帮助学生摒弃学习过程中的机械性记忆,并开启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实行西方的民主政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论文。学生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查阅一些文献资料,了解西方民主的概念和中心思想、我国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西方民主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西方民主与我国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后,学生一致认为:我国确实需要对西方民主思想进行借鉴与学习,但又不能全盘接受,而是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形式。这一结论的得出,意味着学生不但已经形成了批判性思维,而且这种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与升华。
三、促进辩证式解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或者做游戏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情境教学法,其作用在于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各种抽象概念及理论进行生动化和形象化的处理,进一步促进学生辩证性思维的形成。例如在《关爱集体》这一课中,教师引用了“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并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谁能想出让这三个和尚都有水喝的好主意?学生为了想出办法,组成三人小组,扮演和尚,打造挑水的情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表演,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只要齐心协力,有集体意识,不论有多少个和尚,都会有水喝。教师可以在肯定这个观点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那就是做人要有胸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课程的教学主题。
四、养成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是对一个论据结果进行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审慎检查,可发挥减少失误的作用,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思想品德教师可面向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思训练。例如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经常犯的错误,最近一次犯错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找到犯错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批判的意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自律性与自我约束意识,最终形成理性思维。例如当学业与游戏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取舍,如果选择了游戏而放弃了学习,理性思维就会帮助学生打消这种念头。这也充分说明了要将选择的机会尽量留给学生自己,或者给他们提供犯错误的机会,只有在犯了错以后,他们才能有机会对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进行批判与反思。
五、开展主题辩论会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对某种事物的结果进行质疑甚至是否定,再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认证。也就是说,辩论需要正、反两种观点的相互碰撞。因此,在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开展主题辩论会是一项可行性非常高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在“唇枪舌剑”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受益最深的还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会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收集论据,力求做到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拥有非常多可以争辩的题材,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教学资源,经常开展主题辩论活动。例如将“挫折让我更加自信”“珍惜无价的自尊”“电脑究竟能不能取代老师”“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网络购物是否需要诚信”等内容设为本学期辩论的主题,并制定好活动排期,给学生留出收集资料的时间,确保辩论会的质量。这一系列主题既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关,又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分析能力、辩论技巧等都将获得大幅度提高。
六、组织社会调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那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從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社会调查应该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初中生的社会活动。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调查课题,例如“环卫工人工作状况调查”“家庭收入支出的调查”“初中生消费观念调查”“初中生遵守交通法规情况调查”等等。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将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了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付出,并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在开展各项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将获得拓展与延伸,同时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最终形成。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他们背诵课本中的概念和理论,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形成批判性思维模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才能更加客观,今后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才能坚守住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漫长人生做好铺垫。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教师教育研究,2000(1).
[2] 盛新华.辩论与批判性思维[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
[3]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