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育视阈中的《尚书·舜典》赏析

2018-10-15 01:25王慧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情境创设

王慧莹

【摘要】《尚书》以古奥的文字,留存了华夏文明的剪影。书卷之上,文明延展的脉络承托出原始的张力与独特的民族气息。鸿蒙之间,我们观赏了到人的身份的确立。道德启蒙在人的身份确立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舜作为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为今天人文教育的延展提供了多样可能。笔者立足大学语文教师身份,结合教学经验,在大学语文教育视阈中赏析《尚书·舜典》,针对其教育目标的双驱性、教育内容的实效性与教育方法的启发性进行梳理品评。

【关键词】舜韶美育;人文性与工具性;文学的社会功用;情境创设;审美体验

《尚书》以古奥的文字,留存了华夏文明的剪影。书卷之上,文明延展的脉络承托出原始的张力与独特的民族气息。鸿蒙之间,我们观赏了到人的身份的确立。道德启蒙在人的身份确立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舜作为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为今天人文教育的延展提供了多样可能。笔者立足大学语文教师身份,结合教学经验,在大学语文教育视阈中赏析《尚书-舜典》,展开以下三个层次的梳理与品评:

一、点校与教化——教育目标双驱性

在《尚书·舜典》中,舜贤明君主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点校”这一举动。在垄亩之间其能够点校自然的方向,即使面对气象变幻也能够明晰路径;居帝位,其能够点校人文的礼数,形成明确的社会礼仪规范,确立了中华五岳的地理格局与人伦五常的社会格局。这里点校是社会动力机制的中坚力量,服务于文明延展的整体格局,集中体现了远古政教的工具性。与此同时,舜注重原始先民人格的塑造,即先民教化。《尚书·舜典》载:“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这段文字表述出舜明确的人文教化目标。于此,埋下教育目标双驱性的伏笔。工具性与人文性处于教育景观纵深延展的两个方位。工具性占据近景,实现即时性的达成。人文性驻守远景,成就遥深的旨趣。在《尚书·舜典》的奠基之下,中国古典教育学名篇《师说》形成了教育目标双驱性的概括表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将传道这一人文性目标放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而当代大学语文教育,长期重视教育目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酿成了教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大学语文蝉蜕于基础语文教育,别样的教育语境召唤人文性目标的凸显。诚然,传统语文教育的语境中,“应试”长期占据话语权,强化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然而,当“应试”行为的惯性,浸染大学语文教育,教育悲剧必然生发:一群人格失衡、信仰缺失的青年,站在教育行为结果链条的一端,最终蔓延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剧。大学语文生发于青年人格成长的核心时代,应当成为塑造青年灵魂维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应试”行为,已然被“美育”诉求所替换。美育以人为核心,通过人文教育实现人格的塑造。作为主体的人,是极具个性化的,这成为达成教育目标的难关。《尚书·舜典》则站在历史深处,形成了这道关口的辽远辉映。舜将主体的性灵概括为直宽刚简,并进一步进行美育教化“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②。这便是在先天的性灵之际加入德性的中和,实现性灵的化合。主体性灵的化合表明人的道德的觉醒。这一觉醒成为教育人文性目标延展的基石,进一步点化出孔子对于人类主体情志的辩证思考,形成“尽善尽美”的平衡。由此可见,《尚书·舜典》,以“点校”与“教化”的协同,为教育目标的双驱性打下深沉的铺垫。

二、谐伦以和——教育内容实效性

《尚书·舜典》中舜以音乐为载体,实施教化。最终达成“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教育期待。音律的和谐承托出人与自然之间节律和谐、伦常有道乃至天人合一的局面。正是在这种和谐的局面之上,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才得以生发演进。农耕文明以农事生产为演进基础。而农事生产对于气象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原始社会科技水平低下,在先民朴素的气象观中,风雨雷电、四时轮转、日月交替的變化起于“阴阳相摩,天地相荡”。不同的气象,起始于不同的生息,而生息的外在表征为声音。但这种声音往往是微妙的,不易为普通生民所把握。于是先哲便依顺天地的变幻谱写乐章,以动人的曲调推进农事生产。音乐成为和同天地,调节农事生产的重要符号,凸显出实效性。所以《尚书·舜典》在原始农耕语境中树立了教育载体之实效性指向的一道丰碑。这里“谐伦以和”明确界定了作为教育载体的音乐的内容,使教化生发于具有实效性的场域之间。大学语文教育亦当成为塑造大学生人格的重要载体。首先,作为大学语文教育载体的文学与社会现实相互关联。文学占据其独立地位的重要助推行为即文学社会价值的体认——“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再者,自古以来文品与人品相互关联。文风长期作为人格的表征——“文如其人”,揭开了一道千古的辩题。同时当代大学语文教育应当关注时代需求,以实效性的载体承托人文美育的希望。《尚书·舜典》“谐伦以和”的实效性旨趣,诚然架构出一个良好的意域空间,使广博的教育内容得到收束,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地系统的延伸。

三、百兽率舞——教育方法启发性

《尚书·舜典》中教育行为的生发,最终形成了“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局面。这里情与景融为一体,教与导潜移默化。一道富有暗示性的教育法门由此开启——即教育方法的启发性。作为舜教育理念的执行者夔,他自身的教育行为极简。但简单的教育行为,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启发路径,形成了“百兽率舞”的呼应。这样的方式达成了传奇性的教育成果,《尚书·皋陶谟》载“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祝敌,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凰是一个神奇的审美意象,它不具备现实的样态,只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想象之中。这一出神入化的审美意象,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召唤结构,暗示出“天下大服”、“群后德让”的传奇性教育成果。当代大学语文课堂则表现出了教学反映的缺失。笔者以自己所任教的韶关学院医学院本专科《大学语文》、《文学欣赏》、《国学入门》三门人文公选课为例展开调研。90分钟一节课,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形成良好互动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并且针对某一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时间存在10-90秒的偏差。互动的薄弱与不平衡,昭示了大学语文教育方法的失当。《尚书·舜典》为我们暗示出一条美妙的教育法门——简化教师行为,引导并强化学生行为。“击石拊石”代表以教师为主导,叩问学生的心灵;“百兽率舞”则是引导学生解放天性走向教育的狂欢。

参考文献

[1]冀昀主编尚书[M].线装书局,2007:11

[2]崔高维校点.礼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25

[3][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98.

[4]冀昀主编.尚书[M].线装书局,2007:28.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情境创设
童心 童眼 童耳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