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探讨

2018-10-13 10:24简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简雄

【摘 要】情景創设是小学教学常用的方法,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具体根据课程标准和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课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以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60-01

一、引言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的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明确指出教师是丰富生动的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程的标准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学情境可以被理解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情景创设成为新式课堂教学的热门模式。知识本身是丰富生动的,但是象征知识的语言和文字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构成了教材,而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抽象的教材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再现出来,也就是抽象与形象、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过程。

二、新课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引导学生自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小学数学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使学生对数学教师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有效的新课导入是实现生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数学教师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新课导入,数学教师能够使学生产生信任,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高效配合。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更强。数学教师通过新课导入,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面临具体的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扩展自己的思维,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特点分析

1.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并且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和目标是紧密关联的。因此说,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反映。

2.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含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以这些因素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参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好数学。

3.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

四、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

1.贴近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数学知识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贴近生活的优势,以实际生活为着眼点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设置公园门票算法的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去动物园游玩,动物园门口标示:成人票20元每人,学生票半价即15元每人,团体优惠票18元每人,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票最优惠的方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不同的购票方案,就更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任何事物都处于好奇心较强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因此,设置疑问成为新课导入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数学方程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用经典的鸡兔同笼案例,注意将案例问题简化,让学生计算鸡和兔的数量。当学生纷纷表示会计算这个题目时,教师开始提出有一种简单并且能准确运算的方法,很多学生开始接触这种简捷而又准确的计算方法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将方程这一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方程的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3.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系很强的学科,前后节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以旧知识为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导入新课,激发小学生学习新课的动机。

4.引入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喜欢游戏,是其天性使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游戏教学法,是指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其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数学学习变得更有乐趣。小学数学教师要密切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充分发挥游戏在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价值,利用游戏是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小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运算方法,并制作成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学生,其中有的计算结果是一样,让小学生根据运算结果“配对”,通过这种方法使小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的时候,必须要根据课程实际,通过游戏引导小学生迁移到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去;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去总结其中的数学知识应用情况并互相交流,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结语

情境创设时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紧紧围绕课程目标,以导入新课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雷兴刚.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情景创设的有效方式探[J],未来英才,2015(05):243.

[2]赵红.创设情境优化课堂——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7(88):118.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