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振宇
【摘 要】语言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能够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构建文化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文化意识的提升,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结合,文化情境的创设以及母语文化的积淀四个方面探讨英语学科文化意识的构建。
【关键词】文化意识;语言教学;情境创设;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40-02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文化意识及重要性
“文化意识”这一概念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被提出[1]。该标准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列入了课程目标,并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而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依据课程标准,文化意识的构建是从文化知识到文化理解再到跨文化交际,最后上升到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语言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能够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掌握语言这门工具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交流语言传达的信息,文化和思想。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反过来也能促进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文化知识背景的缺乏常常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根据沃尔夫森(Wolfson)[2]的观点,我们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一般都比较宽容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而认为违反语言规则是很不礼貌的。因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恰、得体、合乎规则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本国的民族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仅仅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具备理解,尊重,鉴别文化的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自身的文化态度,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再次,高中英语教材以及高考都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意识。高中教材集合每个单元教学的主题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高考题中的听力对话,阅读材料,写作话题无不体现文化意识。因此,文化意识的构建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化,多元化文化的现实要求,是高中英语教学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现象,辨别文化差异,培养文化鉴别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地规定了文化意识的重要地位,英语学科教育界也不断地呼吁构建文化意识,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文化意识的构建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师过分偏向语言能力,缺乏文化意识。
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常常被忽略,这使得学生也缺乏文化意识。语言能力的培养通常是英语学科的第一要务。教师为了把握这根准绳通常认为对文化知识的拓展会冲淡对语言本身的学习且占用了紧张的课堂时间。因而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对相关文化知识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提。长此以往,文化因素就习惯性地被忽略。学生的文化意识也随之而淡薄。
2.文化意识的构架方法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处理文化知识时都是采用单向的讲授法,极少教师针对文化意识的建构去探索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教师或以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课堂引入,或在文中遇到相关文化点时才简要地做一些介绍。然而,这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建构来说是远远不足的。
3.缺乏文化情景和文化实践。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角色使得大多高中生都较为缺乏真实的英语文化环境。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极少甚至很难接触到真实的英语文化环境。在课堂上教师为了重点培养英语语言能力也极少特意去创设文化情境。脱离文化情境,单纯讲授文化的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状态,无法有效地进行文化实践。
4.忽视母语文化在英语学科中的重要性。
以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文化主要涉及到目的语文化,民族自身文化及世界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教材中文化渗透的主要部分。必修三Great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就是典型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表达。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要充分利用英语这项工具对母语文化进行表达,传播,树立构建母语文化自信,将母语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三、怎样有效地构建学生的文化意识
当前围绕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的构建主要有三种倾向,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从属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针对高中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我倡导采取灵活的方式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
1.丰富教师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英语教师构建文化意识的使命感,以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文化意识,长期贯彻,形成习惯。教师是学生的文化意识建构的引领者。如果教师有了文化意识,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将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以教材为核心,对文化进行相关辐射。词汇教学与文化意识相结合。英语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3]在《Semantics》中曾指出词义的七个层面。其中除了概念意义是基本词义,其他意义都是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衍生意义,因此承载着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中应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才不会在实际的交流中犯一些重大的语用错误。例如,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四Module 6 Cultural Corner中对“dragon”这个词的中西文化内涵的诠释能够让我们明白这个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从而知道在不同语言情景中恰当地运用该词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采用讲授方式或指导学生使用词源词典自主探索词汇的文化内涵。听说教学与文化意识相结合。在听说训练中感知对话情景,强调地道的日常用语,体验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现象并加以模仿。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相结合。英语教学论专家胡春洞[4]就认为以阅读为中心学文化,以阅读为形式多学学会和常用久用,能使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成功。反之,运用文化知识理解英语阅读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必修一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第二段对沿线景色变化的描写,如有文化意识的老师则很容易想到关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地理常识,采用地理相关图示便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整段的内容及意义。文中Ghan铁路线已是澳大利亚的一条著名的旅游路线。沿线的景点和文化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知道这个文化常识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选取这趟火车去旅行了。同时,我们也可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文化背景的泛读,把泛读作为文化背景的引入或课后的拓展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写作教学与文化意识相结合。很多写作任务都需建立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例如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一作文中要求向新西兰朋友介绍去中国朋友家做客的习俗。该话题就是基于文化意识的一篇写作。在平时的写作课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现象或知识进行搜集讨论,而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3.创设情境,丰富活动体验。
创设文化情景可分为课堂和课外。课堂情景的创设如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四Body Language中对于不同文化下人们打招呼的方式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与体验。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深化文化意识。课外文化体验如,针对必修五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Module 3 Adventure in Literature and the Cinema以及Module 4 Carnival这类文化气氛浓厚的课文,教师可推荐国内外的相关网站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文化知识,而后做出分享。同时,学生还可利用网络平台,手机App与外教实行面对面的虚拟交流,这样既练习了口语和听力,又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有利于文化意识的建构。此外,英语影视和音乐的欣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文化实践的有效方式。
4.重视母语文化的激活。
母语文化是文化意识的核心。学习英语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一方面加深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要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己知彼,融会贯之,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例如,必修二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文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绘画的瑰宝。传统的文化的沉淀对文章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总之,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文化意识的构建是英语学科发展的需要,是语言的工具性与文化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元文化世界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克服文化意识构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创设文化情境,推动文化实践,不断积淀传统文化从而稳步推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建构,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Wolfson.N.1983.Rules of Speaking.In J.C.Richards and 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73.
[3]Geoffrey N.Leech.Semantics[M].Harmondsworth, Penguin.1981.
[4]胡春洞.英語学习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72.